申报地区:浙江省余姚市
  犴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先民的图腾,犴舞是河姆渡先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为表达对犴图腾的崇拜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先民对犴神话的崇敬,是河姆渡稻作文化的产物,是先民模糊集合思维的产物。根据《四(泗)门谢氏二房谱》中记载,舞犴为秦朝时的一种风俗,说明余姚犴舞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种集先民们古朴的哲学思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和祈神、娱神民俗内涵于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
  犴舞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静态图腾阶段,二是初动阶段,三是有阵有法、可舞可逗阶段。在秦以前,属静态阶段,秦时属初动阶段,《旧经》记载,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马渚,东夷百姓“舞犴渚山”,说明当时已有犴可舞,但尚属初动阶段。犴舞的有阵有法、可逗可舞成形于明代。
  明代以后,犴舞经常出现在余姚西北一带每年举行的迎神赛会上,位置排在龙的前面,一直到解放前夕,最后一次为庆祝1945年抗战胜利连舞七天。犴舞的流传地区主要在余姚西北一带。据老艺人回忆:1942年,日本侵华期间,曾经在进入余姚时截下了一支赶庙会的犴舞队伍,让他们在现场连续表演,此后犴舞便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曾被聘为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的原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教授也证实日本犴舞由浙东一带传过去的。上世纪80年代初,浙江省一个文化代表团访问日本时,看到了由东道主安排的犴舞表演,对方言明这种犴舞起源在中国,是从中国浙江一个叫张村的地方传来的。后经多方查实(见2006年1月10日青年时报网——《南方龙舞——犴舞的前世今生》一文),确定张村就是今天的余姚市泗门镇东蒲村的张家。
  犴舞由犴、犴珠、犴令旗、犴字旗、五色长杆旗等道具组成,犴身长约15米,由头、身、尾7节组成。犴舞队员在锣鼓和招军的伴奏下起舞,其阵法有拉场、吃珠、转身、三跳、进桩、串阵、甩尾、收场等八个阵法组成。其中“三跳”是犴舞特有的一绝。犴舞动作粗犷、场面壮观。从舞蹈语汇来看,犴舞是围绕祈神、求神、娱神的思想为宗旨进行的,它是一种“俏神”的拟态和演绎,具有我国传统美学中“形似”和“神似”的完美统一性。
  1984年,在开展民间舞蹈普查时,余姚市文化馆普查人员发现了犴舞;1991年根据老艺人的回忆,重新制作并恢复了犴舞。犴舞由于起源古老,地域性很强,舞法独特,面世后引起了专家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以及浙江日报、浙江中新网、中国青年时报等纷纷予以报道。有关省内专家也专程来到犴舞所在的张家村拜访犴舞老艺人张申裕。2006年,在浙江省群星奖广场舞蹈大赛中,在传承基础上有所发展的余姚犴舞一亮相,再次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它的古老,为研究考察当时当地的文化生存环境和生存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传统舞蹈】跳魁星(金华市)(省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花园酒传统酿造技艺(哈尔滨市)(省级)传承人:李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