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民族人民的天才创造”。这是著名作曲家时乐蒙对“铜陵牛歌”的赞美。铜陵牛歌流行传唱于操铜陵当地土语的沿江一带地区,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里农家自古习种水稻,主要力畜是水牛,这一带草滩大、多水潭,是放牛的天然牧场。放牛对歌、斗牛便成了最常见的乡间儿童游戏。经过数百年的口耳相传,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创制了《铜陵牛歌》这样一种民间音乐艺术珍品。1954年铜陵多位音乐工作者将牛歌进行挖掘,对曲谱和歌词进行整理,使《铜陵牛歌》基本固定,同时组织人员排练。参加了1956年安徽省第一届音乐舞蹈汇演,此曲一经上演便引起很大反响。先后有男女六位传承人进行传唱,王小梅是最具独色的传承人。

    王小梅1952年出生在一个农村知识分子的家庭里,还在孩提时,她就成天缠着大人们在地边滩头学唱民歌,平旷的洲野、豪爽的江风,赐给她特有的灵气和一副金属般的嗓子,到口的歌她一学就会,行高腔亮而悠扬,走低调宽而细腻。早在1964年本村文化社活动,她就参加排演文艺节目,嗓音好而出众。1971年村文艺宣传队排演自编节目,“抗旱夺苗”四人小合唱,只听的出她一人的好嗓音,故而选上参加县业余文艺汇演,在室内大舞台上的演唱,一鸣惊人。从此,她的歌唱活动连年不断,县文化馆视她为优秀农民的歌手,重点培养。1978年她第一次登上省城舞台,便有专家赞誉她是“一位北歌南曲都唱出味儿的奇歌手”。1990年她带着牛歌参加了安徽省皖中南民歌大赛获二等奖。因她独特的嗓音唱出了牛歌独特的韵味,才使牛歌更加广为传唱。王小梅能将牛歌唱的如此精彩,是因为她对牛歌独特的理解和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对美好田园风光的眷恋,加上天赐的独特嗓音赋予了牛歌新的生命。她的名字也随《铜陵牛歌》载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此后,民歌演唱便成了她的最爱,牛歌是她的保留节目,省、市、县舞台经常听到她的歌声。她还自学了简谱和乐器,唱会了许多创作歌曲。光阳荏苒,不觉她已快60岁了,她的爱人用幽默的口吻说:“别看她快60的人了,一唱起歌就神啦,生点小病都能唱的好哩”,是啊,舞台上的她,那自然大度的姿容,那婉转甜美的音色,哪里能找到60岁农家妇女的影子?为了唱好一首歌,她总忘不了在农活家务的操劳中忙里偷闲,有点空就喊上几句,那挂在家中的一件件奖牌和牛歌传承人证书,不正是对一个倾心爱好和辛勤追求者的报偿吗?

    如今王小梅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同时,传唱牛歌是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这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责,王小梅深知自己的责任,并为此积极的努力着。


上一篇:【非遗动态】外研(WAIYAN) 旗下非遗网参展美国CES,开创非遗“教育+科技+文化”新模式

下一篇:【传统音乐】竹马灯(铜陵市)传承人:牧怀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