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不单单是乐器,还是传世的艺术品。原因就在于普通的乐器可以批量制作,用坏了可以换,但古琴却不同,制作一把上好的琴,有时需要很多年。制作古琴必须用传统的技艺手工制作,包括选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擦光、定徽、安足、上弦十大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唐代著名斫琴世家雷氏家族把斫琴经验总结概括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历代制作古琴首重选择良材。琴材以几百年或上千年的老房梁为最佳,面板应使用纹理顺直、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和虫蛀等缺陷的梧桐或杉木制作,以质地坚硬的梓木等木材为底板。


  古琴造型优美,已见琴式记载达五十多种。在存见的古琴中,最常见的有仲尼、连珠、落霞、伏羲、神农等式样。而琴的发音主要来自于面板与底板所构成的共鸣箱,因此,面底之间的厚薄及内部槽腹的处理方式就尤为重要。不同面底板相结合所产生的微妙音色变化,是历代琴人在不断操弄与斫琴之间验证所得。


  古琴木胎完成后,由大漆与鹿角霜调和而成的灰胎。将鹿角霜分别制作成80、120、200等不同目数,分别刮到琴面上,灰胎在琴体上要刮很多遍,从80目的鹿角霜一直要刮到200目。灰胎的干燥期比较长,刮一遍灰胎要干燥十天左右才能达到表干的状态,然后继续刮第二遍,如此需要刮到20多遍。灰胎刮完后要自然存放约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彻底的干燥。


  上古琴的七根弦也有一定的顺序。一般先上五弦,目前五弦定为国际标准音高A。五弦定准后,依次六、七弦,先后缠绕在琴背后一边的雁足上,然后再上一、二、三、四弦,缠绕在另一雁足上。琴弦上好,意味着制作工艺已经结束。所以,制作一张琴通常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尽管工艺复杂,但王鹏认为比起制琴工艺,“心法”的修为更为重要,只有心法和技法相结合,才能使古琴的演奏上升到较高的境界。




上一篇:【北京·传统技艺】大顺斋糖火烧制作技艺(市级)

下一篇:【河北·传统手工技艺】定瓷传统烧制技艺(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