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靴在内蒙古各地以及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河北、四川等省市、自治区都有流行,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蒙古国、俄罗斯布利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等地区。
蒙古人喜欢穿靴子,因为蒙古靴穿起来柔软轻便,结实耐用,适宜在沙漠和草原上行走,既抵御风寒,又便于骑乘。所以,靴子也就成了他们生活的必须品。

蒙古靴造型精致,做工考究,种类繁多。根据季节的变换有皮靴、布靴、毡靴几种。皮靴多用牛皮、马皮、羊皮制作,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样式有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靴子的样式大体分尖头靴、圆头靴两种,又根据靴的高矮分为高靴、中靴和矮靴靴子,一般靴帮、靴、大多刺绣或贴锈精美的花纹图案,穿起来美观大气,庄重实用。如今在呼和浩特市流行的蒙古靴样式有七、八种,主要有大板尖靴(军靴)、小板尖靴(三抱靴、大仙靴)、皂样靴(鸡蛋头靴)、武步员靴(朝靴)、抓地虎靴、八宝靴(童靴)。制作一双传统工艺的蒙古皮靴,要经历五十多道工序方可完成。蒙古族皮靴主要有靴筒和靴底两部分组成,靴筒由帮子、靴子、云子、楞子、口子、镶条、溜跟、座条等部分组成。靴底由盖板、千层布和皮子组成,八宝童靴是用八块皮子做成的,其余都是四块皮子做的。做靴子大多使用牛皮、羊皮、猪皮和马皮。靴底、帮子、靴子是用牛皮做成的,口子楞子等是用羊皮做成的,座条是猪皮做成的。缝制靴子的线绳粗细有六、七种之多。

蒙古族自古以游牧为主,复杂多变的地理条件、自然气候和历史原因,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服饰文化。由于蒙古族各部落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不同,所以,服饰种类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色彩。蒙古靴作为蒙古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蒙古民族特有的文化蕴涵。

2009年,呼和浩特市申报的蒙古族香牛皮靴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河北·民间文学】玄鸟生商的历史传说(省级)

下一篇:【河北·民间文学】碣石山传说与故事(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