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境内林地面积11.5万亩,林木种类有93种。生长着乌柳、黄柳、小红柳、旱柳等树种。因此柳条编织成为当地牧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创造了许多独特的编制方法,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柳编文化。

游牧民的祖先掌握用柳条编制各类生活用品的技能,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古秘史》记载:12世纪时蒙古民族已使用柳条搭建简易行帐、庐舍等。草原先民们还用柳条制作弓箭等,用于战争或狩猎。而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就更为广泛了。正蓝旗蒙古族柳条编织技艺有如下方面:1、柳编房屋,分圆形或方形,一般做简易房使用,如仓库、厨房。2、牲畜棚圈,编织荆笆围成畜圈,布局可随意调整。3、劳动工具,编织勒勒车囤围、连篷、筐、阿如嘎(阿娄),耙子等。4、食具,盘子、坛子等。5、工艺品:有花篮、花瓶等,具有上千个花色品种。

蒙古族柳编制品编织精巧,花样繁多,编织方法粗细并存,工艺质朴。是蒙古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生动展现,除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外,还为研究蒙古族民俗风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环保的柳条编织品的价值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由此也可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009年,正蓝旗申报的柳条编织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内蒙古·传统技艺】炒米加工技艺(区级)

下一篇:【传统美术】面人(上海面人赵)(上海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