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嗨子戏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阜南县

  【保护单位】:阜南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嗨子戏,又称“咳子戏”、“嘿子戏”、“哈子戏”,因其表演时用“嗨”或“咳”字起调行腔,唱段字句中间也常使用“嗨”字来甩腔而得名。嗨子戏形成于清代中期嘉庆至道光年间,流行于安徽省西北部阜南、颍上、临泉等地以及河南省淮滨、固始、商城、息县一带。早期嗨子戏为“围鼓坐唱”的说唱形式,以“花腔小调”,表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后来吸收花灯戏与民间歌谣等曲调而逐渐形成戏曲形式。

  嗨子戏表演运用淮河流域的方言,演出形式灵活,音乐结构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同时使用帮腔合声,形成唱、帮、打三位一体的特点。嗨子戏唱腔分为主调和花调两大类,主调有老生调、喜娃子、苦娃子三种,花调有下陕西、放鹦哥、打货、祭塔调等六七十种。传统嗨子戏演出使用锣鼓伴奏,新中国成立以后增加了丝竹乐器。嗨子戏剧目形式有本戏、折子戏、三小戏三种。传统剧目有一百多出,经常上演的有《打桃花》、《站花墙》、《王员外休妻》等,至今盛演不衰。新中国成立后,阜南县嗨剧团曾有新编小戏《万分之一秒》、《犟队长》等演出,该团于1982年撤消。

  目前,阜南嗨子戏无专业剧团,民间班社数量极少,后继乏人,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上一篇:【传统戏剧】淳安三角戏(浙江省杭州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戏剧】赣剧(江西省南昌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