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张家界阳戏(湖南省张家界市 国家级)
2017-09-09 15:21
【名称】:张家界阳戏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
【保护单位】:张家界市永定区文化馆
【项目简介】:
张家界土家族阳戏是以张家界方言为基础,在土家族大山号子与民歌小调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及周边地区。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舞台表演以张家界方言为基础,平仄音分明,儿化韵较多。唱腔属于民歌体结构,分“正调”和“小调”两大类。男女不分腔,有导板、滚板、散板、叫喊、哀子等板式变化。张家界阳戏区别于其他地方阳戏的演唱特点为“金线吊葫芦”的演唱方法,即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这种唱法是从土家人演唱变化而来。张家界阳戏表演特征为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戏、家庭戏、悲剧,生活气息浓郁。旦脚在阳戏中居各行之首。阳戏唱腔由正调和小调两部分组成,共17个曲牌。正调部分的唱腔均用真假嗓结合演唱,尾腔突然翻高八度,行话叫“窄音”,大庸阳戏的风味特点就在窄音上。“阳戏”之“阳”,一说张家界位于澧水之阳,二说戏为阳春人传承发展,三说“杨花柳”与“阳”谐音,而“杨花柳”又有淫色之嫌,故定名为“阳戏”。
社会的变革,使张家界阳戏面临消亡危险,如有“湘西梅兰芳”之美称的丁祖雪等一些阳戏名家的优秀剧目和优美唱腔濒临失传,艺术传承后继乏人。
张家界阳戏在张家界境内为地方戏之首,尤以桑植、永定为主。桑植阳戏源于湘西北花鼓,以唱腔婉转悠扬、音乐气氛热烈见长。阳戏是张家界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艺术组成部分。张家界阳戏,系阳戏分支,属于北路阳戏,但有上河调,下河调之别!剧目表演并无多大的差别!但在音乐上则各具风格,自成一体。张家界阳戏流行于大庸为中心的张家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