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蒙古文书法(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国家级)
2017-09-13 14:46
【名称】:蒙古文书法
【类别】:传统美术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项目简介】:
蒙古文书法,内蒙古自治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蒙古文书法产生于1204年前,蒙古文文字风格独特,为竖式结构,字形修长,线条匀称,千姿百态,变化莫测,充满律动,而且线条收放合度,形态自如,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蒙古文形象结构别致,加之运用书法艺术功力,经过艺术构思,巧妙布局,书写得体,将会产生浑然天成,洗练含蓄的美感;蒙古文表现手法独到,通过书法作品的造型、风格、内蕴,不仅反映作者的笔法功力程度和文化道德修养水平,而且还可以感知作者流露外化的情感色彩,给人以一种审美的愉悦。 蒙古文传统书法在笔法上也讲究疾涩二法和逆笔、拖笔、效笔、卧笔等运笔技巧,在墨法上有饱笔、渴笔、涩笔之分。
历史渊源:
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聘请文人为其子弟和臣僚们教授回纥式蒙古文字,从此蒙古族开始有了统一的文字历史。蒙古族在借用回纥字母拼写蒙古文的过程中,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回纥式蒙古文字,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蒙古文书法与历史悠久的汉文书法相比,尚属一门年轻的艺术。然而它从诞生时起,就形成了使用软笔(毛笔)、硬笔(竹笔、羽翎、骨签)书写的蒙古文书法艺术。这一论点,从成吉思汗时代以后各朝代流传下来的抄写品(写在羊皮或丝绸上)、木版印刷品、碑刻、印签、牌匾等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中可以得到印证。
字体特点:
蒙古文字是一种竖式拼音结构的象形文字,犹如蒙古人骑马行走一般,是字母骑字母才能组成字词的竖式结构。每个字不仅都有头、干(腰)、尾,而且每个字母都与人或动物的某个部分相似的结构。由于蒙古文字具有这种独特的象形结构,如运用书法艺术功力,经过艺术构思,巧妙布局,书写得体,将会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如果用书法审美眼光欣赏那些竖成行,横成阵,疏密、聚散、虚实、形状等章法布白达到完美统一的作品,便会使人进入一种既朦胧又传神的审美意境。蒙古文书法的深邃意境,是无声的音乐和动感十足的画幅,她所给予人的是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因此,蒙古文书法以其独特的文字结构和特点,产生了与其他民族文字书法所不同的艺术效果。
书写笔法:
从最初的回纥蒙古族文楷书发展为近代的蒙古文楷书,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行书、草书、挺胸书、腾跃书、篆书等书体,后又出现方隶书、摇摆书、象形书等新的书体。 [4] 各类书体奔放自如,章法得体。篆刻艺术刀法娴熟、变化多端、笔道清晰、刀功有力。 [11] 蒙古文传统书法在笔法上也讲究疾涩二法和逆笔、拖笔、效笔、卧笔等运笔技巧,在墨法上有饱笔、渴笔、涩笔之分。蒙古文书法大胆突破传统习惯,不囿于无浓淡之分的传统束缚,出现了浓淡两种墨色同笔运用,浓淡墨结合或淡墨书写的新的表现手法,产生了浓墨书法所不能产生的艺术风格、色彩、意境和神韵。通过塑造静态的文字造型,表达动态的情感意境的表情艺术。
制作工序:
蒙古文书法艺术主要用石笔、骨笔、羽笔、木笔、毛笔、钢笔书写,书体有楷、隶、篆、草、行草、狂草等形式。楷书挺拔俊俏、隶书曲直有力、篆书婉转多变、行草疏密有致。
2014年11月11日,蒙古文书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