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海洋号子(长海号子)  
  【类别】:传统音乐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
  【保护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文化教育发展中心

  【项目简介】:

  长海号子是流行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民歌,属于富有海岛特色的劳动号子。长海由100多个岛屿组成,千百年来居民以渔猎为生,在与风浪的搏斗中,船(渔)民需要用号子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产生了长海号子。长海号子内容丰富,调式各异,是渔民们在从事渔业生活的艰苦劳作中创作产生的,反映了广大渔民乐观主义精神,是民间音乐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长海县是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长海号子是海岛居民在进行海上贸易和捕鱼等劳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劳动号子,主要流传于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海面上的长山列岛。长海号子源于东汉末年(220),直至清末民初(1911)才逐渐发展完善,到20世纪6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 
  长海号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调式各异,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船民号子,是运输船上的船民在劳动中呼喊的号子;另一类是渔民号子,主要是渔民打鱼时喊唱的号子。 
  长海号子曲调辽阔粗犷、高亢悠扬,多为四平腔、二六腔、流水腔、散腔、小滑腔、大滑腔及大甩腔。节奏生动、明快,多为4/4、2/4、1/4拍和散板,音节简短、词句通俗,多为三五个字。长海号子主要有:撑(读“掌”音)大篷号子(由“三起头”和“老号”组成)、拔锚号子、勒锚号子、摇橹号子、拉纤号子、出舱号子、推船号子、抽滩号子、拉网号子和拔鱼包号子等。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方式转变,老船工、老渔民相继去世等因素的影响,长海号子的发展一度陷入窘境,亟待加强保护。


上一篇:【传统戏剧】评剧(辽宁省沈阳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蒙古族民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辽宁省阜新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