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上海市)
2018-03-01 14:03
南翔小笼馒头原是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起始于清代同治年间,创始人黄明贤。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南翔镇,后来扩展到嘉定全区及上海豫园老城隍庙等地。南翔小笼馒头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老城隍庙内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的风味小吃之一。
南翔小笼馒头选用精白面粉紧酵擀成薄皮,50克面粉可包8个,100克一笼屉。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馅内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皮薄不穿、透明光亮、卤多味鲜,与姜丝、香醋同食,滋味极佳。其成品出笼时呈半透明状,14个以上折褶均匀清晰、小巧玲珑。拨开小笼面皮,肉馅内的汤汁约一食匙,口感滑爽不腻、鲜美纯正,具有皮薄、馅大、汁多、味美的特点。不同季节,又在纯鲜肉馅里裹添时鲜佳肴,如初春加嫩笋,春夏加虾仁,秋冬加蟹粉,食之清香悠悠,别有一番风味。
南翔小笼馒头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成为老城隍庙及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