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0055539578b32_brief.jpg

 民间剪纸起源极早,经过上千年的流传发展,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之一。

 剪纸源于彝族原始巫术之驱邪剪纸,后与汉族地区的民间婚丧嫁娶图案剪纸、日常生活之鞋样、衣饰、窗花等剪纸图形图案相融汇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剪纸流派。

“剪纸”深受四川城乡人民的喜爱,它是以民风民俗与民间绘画相结合,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在四川及各地城乡广为流行,至今有上千年历史。它形式多种多样,有喜庆系列,祈福系列,装饰系列,生肖系列,民风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山川风物系列,民族风貌系列等,给群众带来艺术享受,给节日带来欢乐的气氛,其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点是雅俗共赏,群众易于参与互动。

 民间剪纸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从美学价值看,它体现了题材美、寓意美、构图美、色彩美和工艺美;从应用价值讲,民间剪纸充分体现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追求,充分反映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在喜庆、祈福及实用装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艺术价值。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在四川民间广为流行,但文革后,专业剪纸民间艺人越来越少,群众性的剪纸活动也逐渐消失,以至于剪纸在四川许多地区渐行渐远。目前,以青羊区的龙玲老师为代表的少数几位民间艺人仍在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但由于剪纸这门艺术的民间艺人目前还是由自己出资对这门艺术进行研究和发展,而且自身经济状况都不是太好,因此这门艺术的延续和传承便显得相当艰辛。

  窗花、头饰、摆件、年历……形式多样的剪纸艺术品和文创产品,在文化气息浓郁的书城中显得更加喜庆夺目。昨日,“美好生活中国年新生活文化市集汇”在北方新生活(北方图书城地王店)开幕,此次活动持续至2月4日,民间艺术、非遗艺术、创意手作、新春饰品等多元文化形式将陆续登场。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在开幕当天看到,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各种作品展览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欣赏。而省内来自各个城市的剪纸非遗传承人也齐聚现场展示剪纸艺术,读者在喜庆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湛绝伦。

 提到剪纸,人们印象中的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装饰品,而昨日现场展出的剪纸作品不仅有传统的十二生肖平面剪纸,还有动物立体造型剪纸、空灵而优雅的纸雕头饰等等,每个作品让人看到后都爱不释手。记者采访到市级剪纸传承人张欣,听说大家非常喜欢她的作品,张欣的眉眼间难掩喜悦之情。从事剪纸艺术10年的张欣一直致力于传播和普及剪纸艺术,她的学生年龄最小的才三四岁,最大的有八旬老者,在她眼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像长跑,“推广剪纸艺术就像经历一次艺术长跑,需要不断有人来接力。”非遗艺术如何更好地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是张欣在钻研剪纸艺术过程中不断思考的。两年前,她参加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班,专业的美术、艺术知识的熏陶开拓了她的视野,为剪纸这门民间艺术打开了新的大门,“像立体的剪纸艺术品,呈现了光影、透视的效果,这些都是通过学习创作出来,让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也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除了现场非遗艺术品展览展示,在文化市集汇上,沈城读者还可以体验数字印刷技术,亲身实践图书的印刷过程。书法作品集、诗集、回忆录成长纪念册等都可以亲手印刷制作完成。喜欢阅读的市民还可以参加读书分享会、阅美书房经典导读、书法赏析、现场写福字对联等文化沙龙活动。




上一篇:【传统戏剧】沙县肩头棚(三明市)传承人:陈丽风

下一篇:【传统美术】新繁棕编(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