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

  【类别】:传统音乐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河西区

  【保护单位】: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天津市河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项目简介】:

  法鼓是天津民间花会的重要项目,本系佛教音乐,据传,最早的一个法鼓团体即是大觉庵金音法鼓会。法鼓会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等组成,而以鼓为主,居于乐队的中央;钹左钹右,各有七八人;铬子、铛子各二人,都在鼓后。表演时各种手持乐器均需“耍”,并要轮流表演。开始演奏称为“开”,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种乐器按谱齐奏。如是在行会时,则只以铬子、铛子打【常远点】曲牌以整齐步伐。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摇通鼓】等。民间法鼓会众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龙亭井音法鼓、芥园花音法鼓和侯家后永音法鼓等。

  永音法鼓会坐落在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的杨家庄。永音法鼓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至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
  永音法鼓出会,表现的是太子出游的盛况场面,一般情况下出会的人数在40人左右,一行中分“文场”、“武场”。文场挑担(主要肩挑茶炊、龙梢、点心箱、衣饰箱等十余挑),轻柔慢步、起伏有序、款款而行,武场(主要使用大鼓、钹、铙等乐器)表演节奏紧凑、情绪激昂、气氛爆裂。
  文场器具和装饰大多是玻璃镶嵌,饰有彩绘、镂花浮雕等图案,雕刻精致。各种道具、器械、装饰都是成双、成对、成套。行会仪式:会标开路,子旗护卫,门旗前导,纛旗殿后,九龙灯昂首其间;设摆则对称排列,层次分明,整齐有序;如在夜晚,灯火通亮,更具神奇魅力。武场钹、铙等乐器在法鼓曲牌、曲谱的伴奏下,上下翻飞,左右开弓,缠头裹脑,海底捞月。打击乐器演奏的有:富贵图、阴阳鱼、对联、四时如意、八卦图、绣球等六种曲牌。
  “永音法鼓”是天津市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奇葩,深深扎根于民间,是增进乡情和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上一篇:【传统舞蹈】林亭口高腿子高跷(天津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刘园“祥音法鼓会”(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