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砚台制作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保护单位】: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银川市群众艺术馆)

  【项目简介】:

  贺兰石砚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早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自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叠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云纹、眉子等形成各种象形图案,故制砚艺人都注重运用“俏彩”雕刻图案。贺兰石砚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贺兰石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清末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

  清光绪年间,湖北人张云亭当兵到宁夏,将砚台制作手艺传于闫万庆、闫万年。二人成年后,由于砚台刻得好,在银川有一定名气。闫万庆生有三子:闫子江、闫子洋、闫子海。解放前,享誉银川的“闫家砚”都出自闫氏父子之手,其中闫子江技艺最为精湛。

  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闫子江所带的三位徒弟:陈梅荣、施克俭、闫森林都能独立设计制作贺兰砚,并成为工艺美术师,后期又增加了闫淑英、杨武、樊庆云、张凤灵、马继红等徒工。此外,闫子洋所带出徒弟石飙、王文华、王屹也陆续成为工艺美术师,至此,贺兰石砚制作技艺传承到第四代。


上一篇:【非遗动态】文博会重现“温州记忆”:古董陈设、非遗展示、古村风貌

下一篇:【曲艺】宁夏小曲(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