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皮影戏(秦皇岛昌黎县)
2018-03-27 10:05
昌黎皮影是一种产生年代久远的民间艺术,是冀东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冀东皮影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昌黎更是展示其艺术特色,延续其传承,鉴证其升华的故乡。昌黎域内曾出现过马家班、齐家班等驰名的影界翘楚,至今为昌黎人所津津乐道。
昌黎皮影有其独特的演出形式——台前一张影窗、台中上挂明灯,由二人操纵用驴皮刻制的影人,此二人称之为上线和下线,操纵者依据唱者所唱的内容舞动影人,唱腔由铜管的四胡伴奏,并由鼓、板、锣等打击乐器加以烘托。皮影艺人称之为影匠,全台影仅由七八人组成,称之为七紧八松,影匠每各个都是多面手,有的唱者手持小锣边打边唱,有的操纵者在操纵的同时边耍边唱。
昌黎皮影的行当分工不同于戏曲称谓,如同戏曲中旦角称为“小儿”、戏曲中的小生称为“生儿”、戏曲中的花脸有须者称为“大儿”、无须者称为“毛净儿”、戏曲中的老生称为“髯儿”、戏曲中的丑角称为“花生儿”,唯有戏曲中的老旦行当,在皮影中由“生儿”腔所替代。
昌黎皮影艺术的演唱特点是掐嗓,即在演唱时用手紧掐声带部位,这样不仅使唱腔声调柔媚、娓娓动听,更能使音域拓宽,达到三个八度。
昌黎皮影艺术的念白以老奤方言为标准,极具昌黎地方语音特色,在普通话日益普及的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再说原汁原味的老奤话,必将贻笑大方,但在皮影艺术中出现,那将使本地观众倍感亲切、外地观众倍感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