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恩平茶坑砚石记》、《履园丛话》、《恩平县志》、《恩平县志补遗》等历史文献记载,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起源于清朝嘉庆年初,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是基于独特的恩平茶坑石石材与中国文房四宝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恩平市独特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恩平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端,建县始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近1800年,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恩平茶坑石在历史上又称恩平石、茶坑砚石、恩州奇石,形成于寒武系地层,属凝灰质板岩,资源丰富。它材质独特,色彩斑斓,俏形俏色,纹理极其丰富。清朝著名学者阮元喜其“形色俱佳”而随石之形雕成砚山,并被书画名家谢里甫太史喜爱而随石点缀,遂石以画传,一时被充贡品。清末和民国期间,茶坑石雕刻技艺虽然一直在民间流传,但不断式微,至文革期间掀起了群众性学艺高潮,改革开放后郑缵浓传承并创新技艺。经数代传人对工艺的传承、创新和对传统工具加以改良,突出了“重皮顺纹俏色”的工艺特色,风格鲜明而独特,融古汇今,自成一家,至今已在工艺美术界占有一足之地。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先后被四十多家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其工艺品也被作为政府礼物赠送外宾,被海外华人华侨誉为“故乡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广东民间工艺精品展等评比和展览中屡获金、银奖,其中《君子》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对树立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科学借鉴意义。


上一篇:【民俗】陈山火龙(江门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锦州小菜制作技艺(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