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开平民歌(江门市)
2018-03-31 10:34
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的开平市城乡,广泛流传着一种曲调明快、语言幽默,旋律优美,形式多样,具有浓郁地方生活特色的传统音乐——开平民歌。
开平民歌还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华人侨居地流传。
开平民歌是开平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很强地域特征的民间音乐艺术种类。开平位于古南越的边陲,少量土著长期占据着大片的土地。宋元时期,中原经历多次战乱,大批民众避乱南迁,于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碰撞、渗透、融和中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开平方言。明成化年间,在开平民间开始兴起一种用开平方言创作和演唱的清唱体,表达人们的情感和诉求,这就是开平民歌。
经过500多年的时间洗礼,这种清唱体的开平民歌逐渐定格、流传,形成了形式多样、地方风味浓郁的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等类型,包括卖鸡调、木鱼、夹房歌、禾楼歌、女嫁歌、哭丧歌等十多种歌种,用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感叹世态、针砭时弊等,具有语言生动、曲调明快、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等基本特征,是开平人民言情达志,交流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民歌作者还把多个歌种综合运用,融入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编成开平民歌剧演出,大大提升其审美价值和教化功能。
清朝中期以后,移民热潮在开平民众中悄然升温,而开平民歌从那时起就成了维系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具有标杆性的文化身份认同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