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蒲剧(临汾市蒲剧院)
2018-04-04 10:07
蒲州梆子,即蒲剧,当地人通称“乱弹戏”,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各县和陕西、河南、甘肃、宁夏、青海、内蒙等省的部分地区,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剧种。
蒲州梆子属板腔体,唱腔以梆子腔为主,另有昆曲、吹腔及民歌小调等,共7种基本板式,另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三百多支。伴奏乐队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乐器以板胡为主,辅以笛、二股弦、三弦、二胡等;武场乐器采用鼓板、枣梆、马锣、铙钹等,锣鼓经十分丰富。行当扮演分须生、老生、小生、正旦、小旦、老旦、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等脚色。表演风格火爆奔放,舒展明快,注重做功,擅用特技表现人物,有不少难度较高、观赏性极强的表演技巧,仅特技绝活就有三十余种,其帽翅功、髯口功、翎子功、梢子功、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耍纸幡、彩功等表演特技在全国享有盛名。
蒲州梆子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两个不同的艺术流派。一是以蒲州为中心的“南路戏”,一是以平阳为中心的“西路戏”。西路戏以演传统的上、中、下二十四本为主,重做功唱腔,多火爆激昂之情。“南路戏”重传奇性的故事,多演以爱情为主的典雅剧目。近百年来,蒲剧艺术曾涌现出几代著名演员,如杨老六 、孙广盛 、王存才、景留根、阎逢春、杨虎山、筱月来、张庆奎、王秀兰等。新时期蒲剧著名演员有任跟心、郭泽民、武俊英、景雪变等,他们不仅继承了许多传统戏,同时也排演了《土炕上的女人》、《关公与貂禅》等新编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