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棋艺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藏族民间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藏族传统棋艺流传十分广泛,喜爱的人十分之多。它不仅是历代藏族赞布(藏王)喜爱的藏棋艺术,而且古今藏族农牧民中广为流传,甚至藏族妇女和十几岁的小孩子都会下各类棋。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强势文化的激烈冲击,这种本土文化形态,大部分青少年已经不愿接受,藏族棋艺的生存环境十分危机,正处于失传的边缘。因此,对藏族传统棋艺的抢救和保护迫在眉睫。

藏族棋艺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藏语称为“密芒”,其意思为藏式围棋,汉语的意思是多格子的棋或者多眼棋,是藏民族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活动。在其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不断丰富、壮大,已发展成为一种内容丰富多彩、比赛方式多样的棋类,如9×1 9、17×17、14×14、9×9、8×8、7×7····,以及围挤棋、适宜儿童的、棋子较少的棋类等。

在历史上,藏族人非常喜欢下棋,尤其在贵族阶层比较盛行,西藏历代王臣都爱好棋艺。

著名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记载有格萨尔大王和辛巴梅乳泽与魔国大臣秦恩下棋的故事。近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和西藏昌都地区发现了格萨尔的棋盘,是石头上刻的棋盘,棋盘上的四方格式的图案十分清楚。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除了个别地方,现在很少看见人们下棋的情景,藏棋正趋于灭绝。

说藏棋“密芒"最早是宫廷贵族棋,是因为“密芒"曾是藏族王室决定重大国事活动的占卜用具,对弈者用输赢来决定重大国事。

2000年在墨竹工卡县加玛乡村北侧,相传为吐蕃松赞干布出生地的“强巴米久林宫殿”遗址下,“密芒”棋盘终于奇迹般地重见天日。

与唐代围棋不同的是,棋盘纵横1 7道线与中原早期1 7道线唐代围棋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个棋盘没有星位点边框。在棋规方面也有不少差别:第一,西藏围棋只有纵横各1 7道线;第二,西藏围棋由白棋的一方先走;第三,对局前棋盘上摆好的1 2个子,黑白各6枚,交叉摆放,这1 2个子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第四,西藏围棋没有让棋子的做法.对局双方如果实力有差别,一律用“贴目”的办法解决.具体“贴目”多少,由双方在对局前商定。据说西藏围棋还有两条特殊的规定:第一,如果一方的棋子做活后,可形成八宝吉祥图案的某一种,要在原有的数目上加8个棋子;第二,如一方的对角两个星位座子和天元均被对方吃掉,要给对方增加24个棋子。

密芒”是6×6、7×7、9×9等有方格的藏棋,应该是属于“密芒”的范畴。下面的“久”和“密芒”的棋盘图中能清楚的看到其区别。





上一篇:【传统美术】泉州木雕(南安木偶雕刻技艺)(泉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泉州佛像雕塑技艺(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