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火老虎
2018-04-17 11:08
火老虎是流传于凤台境内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在该县的刘集乡山口村和大山镇淮丰村。 火老虎的形成,来源于五代十国的一个传说:后周与南唐争夺淮南,激战于寿春(今寿县),后周将领赵匡胤率领数万精兵攻打寿春,南唐将领余洪被迫逃到八公山篼笼冲。后周名将刘金定率领精兵追赶,并放火烧山,八公山上和淮河岸边芦苇大火,林中老虎被烧起火,急跑下山。火老虎就根据这个历史事件和传说衍生而来。 火老虎在制作上,采取夸张和写意的手法,把一只威武凶猛的老虎展现在人们面前。火老虎表演角色有老虎、雄狮、雌狮、幼狮、土地神、领狮者。在表演中,老虎的扑、剪、扫等动作与狮子打斗,在打斗的过程中,加上音乐锣鼓的烘托,使整个场面激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火老虎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一个“火”字,所以只有在晚上才能看出艺术效果。同时它受季节限制,一般情况下在春节期间演出,表演者穿厚紧身衣服,然后再系上扎制的虎皮,特别是结束时表演者要跳入水塘里,一是表示老虎被狮子打败,二是为了扑灭身上的火,所以表演者既要忍耐烟熏火烤,又要抵抗寒冬腊月冰水的寒冷。 火老虎反映了淮河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种表演形式,只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可以表演。这一民间艺术,对研究淮河中段历史文化、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