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选的柳条在冷水中浸泡2-3个小时后取出,制作篮子打底、上帮、锁口、上把、修剪,然后对半成品进行熏蒸、晾晒、染色、上里子,经过多道工序之后,一个个精美别致的柳编工艺品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了。如今,草桥镇的柳编工艺品在经过不断改进完善之后,已经远销海内外。

草桥镇柳编项目发展历史悠久,而且经营户主要集中在陈圩村。早在清朝中期,方园百里就有“陈圩簸箕卢圩柳”之说,陈圩村的柳制品与“堰头镰刀窑湾锄”齐称三大特色农家用具。然而,过去陈圩村的柳编工艺简单,品种较少,只有农用笆斗、簸箕和针线筐“老三件”。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未,镇里兴办柳编工艺厂,引进推广出口柳编新工艺,陈圩人才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将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打破了只生产“老三件”的旧框框,走出了发展出口柳编工艺品的新路子。到八十年代,草桥镇已成为鲁南苏北的出口柳编大镇。可到九十年代,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加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曾经红火10多年的镇办柳编厂被迫停产。原在该厂但任技术员、销售员的陈恒发、王佩合等人回村兴办家庭柳编厂。从此,陈圩村以出口柳编产品为主的家庭柳编厂应运而生,柳编户像滚雪球似地不断增加。其中陈圩村连五庄几乎是家庭户户搞柳编。

上一篇:【传统技艺】丰县蜜制蜂糕(徐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新沂明帝捆香蹄(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