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民间素有剪纸传统,村村有传承人、户户有爱好者,村妇小姑皆为剪纸能手,民间剪纸遍布全县各个角落。汾西剪纸图案内容丰富,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民间杂事无所不及,文化内涵极其深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传统的汾西剪纸用刀较少,风格粗犷传神,夸张得体,群众喜闻乐见。图案内容的多样性,风格的多元化,大大提升了汾西剪纸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由于受地域限制,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少,故而汾西剪纸保留了大量的古老文化信息和传统艺术风格,是黄土高原民间剪纸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黄土高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和地域文化具有特殊的传承价值。

据考证,从商代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其思念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剪纸雏形,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此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使得剪纸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由于以往纸的质量差,剪纸不易保存,无实物可证,所以,汾西剪纸的起源时间,已无从考证,据《汾西县志》记载清代“本县民间素有剪纸传统,村妇小姑皆为剪纸能手。现在还健在的耄耆剪纸能手,均师承母亲或祖母”可见在清代剪纸传统已遍布全县,解放前后这一民间艺术也焕发出了青春活力,每逢节庆,家家户户贴窗花,增添喜庆气氛,图案多为动物花草、吉祥图案、民间杂事、戏剧人物等,其风格或体现人物形象,或反映日常生活,均粗犷传神,夸张得体,后来,贴窗花习俗渐渐淡化,剪纸多演化为刺绣图案用在鞋垫、门帘、服装等的装饰上。但婚庆、祝寿贴窗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图案多为喜鹊登梅团花、双喜团花、寿字团花等吉祥窗花。


上一篇:【杂技与竞技】永和打瓦游戏(临汾市)

下一篇:【民俗】洋县悬台社火艺术(汉中市)传承人:孟元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