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富阳东坞山豆腐皮制作技艺(杭州市)
2018-05-14 16:35
富阳市受降镇东坞山村,是我国传统的豆腐皮产区之一,东坞山村成为驰名的“豆腐皮之乡”、“豆腐皮王国”。其制造技艺,始于唐代,世代相传,代代相因,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东坞山豆腐皮品名竞出,素有“金衣”之称,行销国内江、浙、沪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薄如蝉衣,轻似绢纱,油润白净,落水不糊,味道鲜美而享誉国内外。 唐朝时,唐僧从印度取经归来,唐太宗李世民准备设素宴招待,特派使臣南下采集素斋,无意中在东坞山得到了豆腐皮。据史料记载:“明时,东坞山豆腐皮列为贡品,盛名于世。”千百年来,东坞山豆腐皮盛传不衰。1970年,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来杭州游览,在晚宴中品尝了用东坞山豆腐皮制作的“干炸黄雀”、“游龙戏水”、“凤飞南山”、“全家福”等色香味俱佳的美肴,赞不绝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杭,吃了用东坞山豆腐皮制作的菜肴,连声称赞,离开杭州时,特地买了些带回美国。 1984年,东坞山豆腐皮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名牌产品;1988年,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1997年,喜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及中国食品饮料保健品金奖;1998年,又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1999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浙江市场畅销品牌;2001年,获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获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2005年,获公众最喜爱的中华老字号品牌荣誉称号。 东坞山豆腐皮制作工艺,在继承我国传统豆制品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富阳特色的制作工艺。如“三口风”技艺可称绝招,为其它豆腐皮产区所无。这是东坞山豆腐皮制作工匠在长期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豆腐皮制作的一个范例。 伴随东坞山豆腐皮技艺的传承,富阳市受降镇一带也传出了阿三婆婆做豆腐错成豆腐皮、将军与炸响铃等民间传说。反映了富阳市受降镇豆腐皮制作厚重的历史积淀。 2003年,东坞山两种类型的加工户较上了劲。一种是传统的手工艺豆腐皮,另一种,就是由机械生产出来的豆腐皮。对于机械化生产来说,他们的优势就是高效、快速。而对于用传统制作方式做出来的豆腐皮,他们最大的卖点就在传统上。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传统手工制作举步维艰,陷于窘境,且这些人大都年事已高,目前能有气力完成全套传统豆腐皮制作工艺的只有刘苗根等几位了,刘苗根也已65岁。其传统工艺后继乏人,濒临消亡。 近年来,受降镇采取诸如溪流改造、污水治理工作,做好东坞山村的水源保护。刘苗根是做豆腐皮的行家里手,现在仍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豆腐皮。他还准备建造一个100至150平方米的豆腐皮作坊,现已建起土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