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玉楼东六道经典湘菜制作技艺(芙蓉区)
2018-05-15 09:35
“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包子真好呷。”这首民谣在长沙广为流传,可自1894年创办至今的杨裕兴面,那正宗的味儿可能只停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了。在普查中,芙蓉区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比如杨裕兴手工技艺由于旧思想作祟,一部分鸡蛋面和五大油码制作技术被前一代人隐瞒,已使传统制作工艺不断丢失,产品质量有所下降。
还有玉楼东,虽然玉楼东的经营规模是在不断扩大,但靠过去那种家传式师傅带学徒的方法,已落后于时代。解放后培养的第一代厨师,现在健在的已寥寥无几,第二代厨师也多数到了退休的年纪。技术上的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玉楼东经典湘菜的制作。
令人痛心的还有湘剧,湘剧曾遭受过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两次浩劫,文艺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对湘剧也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剧目逐渐贫乏,地域逐渐缩小,从艺者逐渐减少,已出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困境,更隐藏着濒临灭绝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