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明远眼镜

    “上世纪80年代,长沙南阳街口的一条小巷子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在验光室外排着长队,那时候,为了给顾客验光,每天顾不上吃饭了。”老杨明远眼镜传人之一周透回忆说。

    长沙地方史专家陈先枢或许就是周透当年曾经服务过的顾客,十多二十年前,他曾经在老杨明远配过好几副眼镜。“现在很多年轻人或许不清楚,但年纪大点的长沙人,只要是戴眼镜的,大都记得‘老杨明远’这个牌子。”

    那个时期的长沙,眼镜店不多、私营眼镜店更少,老杨明远眼镜就是呼风唤雨的行业大佬。20多年过去,长沙眼镜市场百花齐放,宝岛、港岛、国际等后起之秀先后兴起,曾经一枝独秀的老杨明远却还在旷日持久的家族“内斗”中纠结。本报记者王城长 实习生钟经贤 长沙报道

    开始  验光师忙得没时间吃饭

    开始  验光师忙得没时间吃饭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老杨明远眼镜“重出江湖”,店面在长沙南阳街口的一条巷子里,“在巷子口挂了个‘老杨明远眼镜’的牌子”。

    “其实,重出江湖之前叫‘杨明远’。当时,为了使这一批个体户产生带头作用,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了眼镜店照顾,所以在原名前加了‘老’字,以示历史悠久。”老杨明远眼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瑞(化名)透露。

    “那时候改革开放不久,集体、国营眼镜门市部的售货员对顾客爱理不理,打毛衣的打毛衣、聊天的聊天,还有吃大锅饭的思想,配副眼镜要一个多月。所以顾客更愿意来老杨明远。”老杨明远眼镜传人之一、“老杨明远”字号的拥有者周透回忆说。

    20世纪80年代初,老杨明远眼镜在长沙鲜有对手,周透仍清晰记得当时火爆场景,“每天都有顾客慕名而来,排着长队等待验光。我上午九点买两个包子,一边吃一边验光,在验光室一直待到下午两点父亲叫吃饭,顾客们还不时提醒,‘你还没吃饭啊?先去吃咯,吃完了再来验。’”

    而且,老杨明远是全国最早和医院有合作关系的,当时,老杨明远和长沙、常德、怀化、益阳、株洲等地很多医院建立了联系。“我们把镜框、镜片的种类和价格制成价目表,顾客在医院验完光后选择想要的眼镜,医院就把订单邮寄给我们,我们配好眼镜再邮寄过去。”

    “医院有疑难问题时,我们就过去,一个月去一趟怀化,一个礼拜去一趟益阳。外地人要拿到老杨明远的眼镜,等一个月是很正常的,所以也有很多外地人直接跑到长沙来配眼镜。”提起当年,周透还有些自豪。

    据周透回忆,老杨明远刚“重出江湖”时,每月营业额能有2万。1996—1999年发展至巅峰,年营业额有近200万。

    后来  兄弟之间的商标官司打了十多年

    后来  兄弟之间的商标官司打了十多年

    就在老杨明远眼镜声名远播的同时,内部矛盾也在慢慢滋生,并最终引发了一场兄弟之间旷日持久的商标官司。

    如今,周捷三和周透两兄弟的老杨明远眼镜店都在五一路,同处一边,相隔只有几百米,但“鲜有往来”。

    知情人士透露,从某种意义上讲,老杨明远还处于分裂状态:商标归老杨明远眼镜股份有限公司(老大周捷三为董事长)拥有,字号则归弟弟周透、周正拥有。

    “商标之争让老杨明远内耗巨大。”每提至此,周透唏嘘不已。虽然在1993年,哥哥周捷三已经从国家工商总局获得老杨明远商标的拥有权,但周透的“争夺商标”之路一直到现在都未间断。

    2005年,周捷三将老杨明远实施股份制改造,担任董事长,其子周术任总经理。

    据老杨明远眼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瑞介绍,老杨明远公司当前主要在长沙发展,曾经也想过冲出长沙,辐射过衡阳、湘潭,现在只剩下长沙的13家分店和株洲的2家分店。

    而周透目前在长沙开有两家店,在岳阳有一家店,“在长沙最多开过4家店,但被告倒了”。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周透取出厚厚一叠和哥哥周捷三打官司的证据资料,另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张泛黄的报纸,“这些是我和他打官司的报道。我还会打下去。”

    “多次私下商量,都没有结果。”关于内部的纠葛,王瑞不愿多说,但对于未来品牌的发展,王瑞想得更远。

    2005年,老杨明远进行股份制改造后曾经实行加盟扩张策略,陆续发展了4、5家,但目前不增反减。“加盟店相比直营店,不方便监管,我们担心出现服务质量问题,会有损老杨明远的招牌。”王瑞决意取消加盟店,改而发展社区店,“目前已经开了好几家,这样服务更方便、直接。”

    如今  人才缺乏已成了老杨明远的瓶颈

    对于老字号而言,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潮流,大都有点“不适应”,老杨明远亦是如此,市场份额不断缩水。

    20世纪80年代末,爱四处跑的邵阳人和温州人将眼镜店开进了长沙,市场格局从此被打破。“‘外来客’以‘低价’为刀,瓜分了长沙很大一部分市场。”王瑞坦言。

    20多年过去,长沙眼镜市场已是百花齐放,虽然从东边来圈地的眼镜老字号吴良材眼镜店已黯然退出,但是南边来的宝岛在长沙已有18家分店,本土的、外来的眼镜商们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

    “比起早几年,长沙眼镜行业竞争激烈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参差不齐,毕竟长沙是一个内陆城市,和大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长沙眼镜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长沙市区有200多家眼镜店,竞争力比较大的几家有老杨明远、宝岛、港岛、国际、亨得利、陈晓仲等,其中爱尔眼科医院在长沙眼镜市场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

    老杨明远在长沙眼镜市场一枝独秀的时代已成往事。不过,老杨明远的明天如何走得更远?王瑞内心清楚,老杨明远面临的瓶颈是“缺乏专业人才”,人才基本要靠自己培养,全国很少有专门培养验光师等眼镜行业专业人才的院校。

    “在国外培养一个验光师要十年,而国内有些人做了半年、一年就去开店了。”长沙眼镜商会会长陈锋认为,长沙眼镜行业最大的困难,就是技术人才储备太少。

    无独有偶,坚持要将商标官司打下去的周透,也有人才方面的担忧。不过,他担心的是,后辈没有能力接手自己创下的这份基业,培养合适的接班人已经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上一篇:【传统技艺】玉楼东六道经典湘菜制作技艺(芙蓉区)

下一篇:【传统戏剧】紫阳汉剧(安康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