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云南评书(昆明市)
2018-05-15 15:10
云南评书是中国五大评书之一。据说,昆明最早的评书在三国时期就有,说的是诸葛亮为了征服南蛮,曾派一些能说会道的人到民间来讲述刘备的“德政”,同时收集“南蛮”、“夷人”民情,编成故事进行游说。后来,这种叙述故事加评论讲解的形式就成为评书。
明朝时,昆明有了为数不多的“坐馆说书”的艺人。《徐霞客游记》滇南卷记载:“晋宁金公趾‘风流公子’也,善音律……说三国故事”。乾隆年间,昆明最早的清唱茶铺是在今天正义路和文庙街口上的“四合园”、在今天正义路中段的“宜春园”。这都是一位姓曹的老板开的。到了光绪年间,四川人在昆明的小南门、小东门、复兴巷等地“搭棚说书”的多了起来。讲的是“三侠五义”、“彭公案”等“短打书”。 到了清末时,北方评书、北方相声开始传入昆明,一时间还颇为流行。藩台衙门一带(今正义路、威远街)、教场坝(今护国路、头道巷)都是北方评书艺人在坐馆讲书。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一些昆明人择良师而从,学习各派讲说书目和风格,逐渐形成了既有师承,又博采众长的昆明评书。同时逐渐传到了各地州,成为今天的云南评书。
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