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市龙门古镇竹马来历追溯到南宋,吴大帝孙权第27世孙盅移居龙门后,建了《孙处士祠》即孙钟的香火堂,圆梁仪式,小孩子用竹竿夹在两腿之间,形似骑马进行表演,到了明朝经过艺术加工,用竹片进行编制成现在的竹马传承至今。

龙门古镇的竹马和别的地方不同,它是传统的战马。跳马时,马头马尾置人身前后,形式人骑在马背上打仗,有十匹马组成,有令旗带领下,按阵法逐对下阵。二只大红马在鼓乐声中相互追打,这个叫扫马。文化内涵均系三国故事情节,如司马师追姜维,取荆洲等。

到了明朝,在艺人的创作下,用毛竹、破成竹面,编成马头,马屁股,人在中间,马头挂在前身腰间,马屁股挂在后身腰间,象征性的人骑在马上,十匹马作为一个一个妈队。身着京剧戏服,剧目来自三国戏,在一个人的带领下,分阵法跳竹马,活跃可看。

上一篇:【民俗】定南客家哭嫁习俗(赣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哈尼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