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彝族马缨花节毕摩文化(楚雄)传承人:朱明贵
2018-05-15 15:12
朱明贵,男,彝族,生于1948年2月5日,系云南省楚雄市树苴乡迤能村委会鼻架梁村民小组上村人。属祖祖辈辈家传的彝族毕摩及羊皮鼓舞世家。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彝族马缨花节中文化内涵较深,文化价值较大的主要部份。毕摩彝族民间祭仪的主持者、祭司和知识传播者,彝族社会的知识分子,在彝语里含有经师、教师之意,其所掌握的彝文经书和典籍,包含了彝族文化的各个方面。羊皮鼓舞即彝族土主祭祀不仅包涵了彝族自然崇拜、英雄崇拜、本主崇拜、多神崇拜以及祭祀歌、舞、乐等诸多文化现象,同时还包涵了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步形成的民族历史、宗教信仰、民俗礼仪、农耕牧猎、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土主祭祀活动,驱邪避魔,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运亨通、家宅平安、子孙发达,体现了彝族人民崇尚自然、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对于民族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优秀文化传承、社会秩序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朱明贵出生于彝族毕摩世家,通过口传心记,世代传承, 因没有识文字记录,具体从哪一代开始学传该门技艺无从考证,其老祖朱兆寿,祖父朱有贵,父亲朱红才都是当地有名的毕摩祭祀活动及彝族羊皮鼓舞祭祀活动传承人。朱明贵12岁就跟随父亲朱红才学习彝族毕摩祭祀活动及彝族羊皮鼓舞祭祀活动,19岁时能独立主持祭祀活动, 40多年来共主持传承活动400多场次。目前带有多名徒弟,如:罗应达,男,生于1962年,彝族,云南省楚雄市树苴乡人;李继光,男,生于1968年,彝族,云南省楚雄市树苴乡人等,现圴能独立主持活动。
朱明贵所掌握的技艺主要是毕摩祭祀活动和彝族“羊皮鼓舞”祭祀活动,因朱明贵掌握的是毕摩和土主祭祀两种文化现象,同时掌握许多绝技表演活动,楚雄州电视台和市文化部门对掌握的绝技进行过拍摄和采访,当地人称他为“双向毕摩”,在楚雄市辖区内只有极少数毕摩同时掌握毕摩和土主祭祀活动,因此,对其掌握的技艺进行保护对楚雄市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具有一定的价值。朱明贵在毕摩祭祀中主要吟唱包含天文、地理、医药、伦理道德、生产生活习俗等内容丰富的“毕摩经”,用喜怒、悲伤以等方式,用不同的腔调念唱经文来感化人们的心灵,具有传播知识、感悟人生、教化后人的文化功能。毕摩祭祀中他使用的法器主要有法铃、麂角法器、鹰翅、鹰爪、羊角号、铓、法刀、木刻等,在土主祭祀中主要使用羊皮鼓、法铃、师刀等,每种法器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和特定的功能。1999年和2008年参加楚雄彝族毕摩文化研讨会,并多次应邀参加楚雄彝族“火把节”、“马缨花节”等民族节日的祭祀主持活动。2001年参加了彝族《毕摩经》的翻译整理工作,他吟唱的彝族毕摩经已在《彝族毕摩经》整理出版。
朱明贵毕摩在主持祭火等重大彝族祭祀活动中,具有自己较为独特的主持风格,同时在当地不断开展彝族文化的传承活动,培养了一批后继人才,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次参加楚雄州、市文化部门组织的彝族文化收集、整理工作和重要民族节日的祭祀主持活动,为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传承、保护和继承、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