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八都麻绣(杭州市)
2018-05-15 15:18
麻绣主要分布于八都一带。八都,严格地讲应分为上八都、中八都、下八都。作为八都一带麻绣的主要产区,王阜、严家两乡位于淳安县云溪中上游,土名“八都源”,与安徽歙县及临安昌化交界。这里高山峻岭,自然风光优美,有连绵数十里的“石长城”;有“金岙幽谷”;有胡家坪的天然“瀑布”等著名景点;还有典型的徽派民居和古老的民俗风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已有公路与外界沟通相连。 八都麻绣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战乱频繁,加上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几乎隔绝。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为了生存,于是自己种麻搓线,纺织麻布,以解决穿衣问题。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和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为了美观和增加厚度,这里的妇女就在麻布围裙、围布、饭袋、背带上绣上各式图案。因与山越有关,故有人又称之为“山越麻绣”。 “八都麻绣”的制作方法:首先将绩麻剥皮去屑,然后捻成纺纱,再用草木灰烧煮漂白,用木织机织成布,麻布分本色或用靛青染成青色。心灵手巧的姑娘(一般八岁学捻线,十二岁学挑花)以布的孔眼为针步,白布青线、青布白线在麻布上描龙绣凤、制图作画。她们用“十”字针法,把类似甲骨文字的大自然花草鸟兽,用白色或青色的细麻线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绣出图象生动、令人赏心悦目的麻布绣品。最奇特的是,挑花时麻布从中间起步、最后回到中间收针,一针走到底,所用麻线不打结。麻绣制品正中一般都由4幅一样的图案组成。内容以“寿”“禧”“禄”为主拼图,外用双层正方框或绕围,方框外周边饰以桃子(喻寿)、石榴(喻多子)、竹子(喻平安)、喜鹊(喻喜讯)、狮子(喻勇猛)、吉祥灯(喻光明幸福)等图案,反映了绣花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还有一些象蝴蝶、南瓜(女性生殖器)等特别图案,寄托了对爱情的向往和生命繁衍的祈盼。 以前,麻绣仅作为裹身遮体防暑避寒之用,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远远超越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范畴。麻绣已成为淳安稀有的、珍贵的民间工艺品。一九八九年亚运会期间,在北京、杭州展出后,引起省市领导和国际友人的极大兴趣,很有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颇受国内外民间文艺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2004年,有位美籍华人来王阜乡,见麻绣艺术价值高,于是一次性购买二十多件带回美国。近年来麻绣曾多次参加省内外民间工艺展示。2005年,麻绣正式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2006年已列入杭州市首批非遗保护项目和县首批非遗保护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麻绣工艺濒临失传,一是原材料缺乏。在八都源一带目前根本无人种植绩麻,也无人捻线、纺纱编织麻布,制麻绣的原材料(麻布)已严重缺乏。二是刺绣艺人寥寥无几,后继乏人。由于麻布刺绣所花的劳力和精力过大,尤其是广大产品难以闯出好的市场,故而从事麻绣生产的艺人越来越少。目前,40岁以下的麻绣艺人几乎没有,40岁以上的也极少。三是至今尚无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机构,缺乏有计划、有规律的专项经费投入。四是麻绣工艺仍停留在原始水平上,无创新发展,很难融入市场,从而面临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