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司图类似汉族的“天地”,旧时流传于石林彝族自治县的所有彝族撒尼地区,解放以后逐步减少,98%的撒尼彝区完全失传,只有北大村乡的大老挖,月湖村和西街口乡的小雨布宜村仍有留存。

毕司图般长宽为80cm×62cm,图中上下两行每行6人,共12人,左手端饭碗右手拿筷子,好象将要吃饭的样子。这十二个人中排列最前的是一位古代彝族大毕摩,彝语叫“母兹毕亩波”,天皇大毕摩之意,第二位是“高则毕二司”,是古代地上开路毕司。后十位分别是管生育;管农牧;管水利,管土地等的吉祥之神,即“龙神”。此图左右及下方绘有供桌等多种家具和生产、生活场景。

传统的毕摩图制作方法以印、绘、写三种手法结合,图文并茂,色彩较为简单。据说,毕司图要由毕莫绘制才显灵。旧时的毕司图悬挂在毕摩世家或巫玛世家正屋中堂的供桌上方,类似汉民族的“天地国亲师位”之类。毕摩图中的人代表人,又代表神,也代表吉祥美好的景物,是聚文化崇拜、自然崇拜,以人们对美好生产生活环境的向往和渴求为一体的表现。

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上一篇:【民俗】定南客家服饰(赣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畲乡红曲酒酿制技艺(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