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毡舞” 主要流行于禄劝汤郎乡金沙江沿岸的“诺苏”居住的山寨,是彝族支系“诺苏”(凉山彝族)男子在婚嫁喜庆时跳的一种自娱性集体舞。

“披毡舞”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舞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领舞左手始终拉住披毡,犹如怀抱婴儿不能随意摆动;第二段表达女孩步入青春期的欢快心情,舞蹈动作弧度加大;第三段表示姑娘出嫁时悲喜交加的复杂心理,舞者手中披毡上抛下旋,动作起伏跳跃,气氛热烈欢快。舞蹈时一人领唱,边唱边跳,唱完跳完一遍后,其余舞者重复一遍领唱者的唱词、领舞者的动作。“披毡舞”动作弧度大,主要由青壮年男子来表演,人数根据场地大小增减一般不少于四人。因舞蹈时头戴黑布套头,身着黑色对襟上衣,穿宽裆肥腿裤,披一件黑色披毡,故被人们称之为“披毡舞”。

“披毡舞”仅见于禄劝汤郎乡凉山彝族地区, 是禄劝彝族讫今保存尚为完好的,古老的民族民间舞种之一。

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上一篇:【民间舞蹈】安源傩舞(萍乡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 彝族大三弦舞(楚雄市)传承人:李从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