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鸡泽弦子腔戏(河北省)传承人:李银来
2018-05-21 13:25
李银来,男,1945年生,邯郸鸡泽县人,鸡泽弦子腔戏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他22岁开始从师学艺,1968年村里组建文艺宣传队成立剧团,他担任剧团团长,编排现代戏,并对唱腔进行了改革。他曾在《红灯记》扮李玉和,《沙家浜》扮郭建光,《红嫂》中扮彭排长。他并自编自演了反映阶级斗争故事的《小风波》扮郑排长,他的演细腻真实,唱腔高亢明亮,充分反映了主人公机智善斗的革命气质。他现在购置了一些乐器并组织本村老艺人对以前剧本进行回忆记录,现已整理出《包公案》、《反云南》、《打鸟》等剧本。
本村成立文艺宣传队后他任副支部书记和队长,村里的老艺人,如宋田的、苗太的、王亭现等等,对他真心爱护和培养,严格要求,刻苦训练,那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亲自口述传授。但他当时文化程度不高,理解能力差,不懂剧情,不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演出不到位,就要受到老师的责备和体罚,这样一来他心情上犹豫不决,想放弃,后经老师开导,鼓足了士气,放下包袱,抛开一切私心杂念,专心致志学戏,有了较大进步。他排练样板戏《沙家浜》时饰演郭建光,他认真分析了如何在唱腔上怎样才能发挥最好,把郭建光那种正派英雄人物的气质发挥出来,让群众观看后是我们尊敬的学习榜样。他感到言止行动,动作安排,动与静的表现,面部表情,眼神神态,内心刻画等等都是演好英雄人物的关键所在,不但要演得形似,还必须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感动观众。在排练《红灯记》时,他饰演李玉和刑场上戴着手铐脚镣,动作软弱无力,没有气质,不能充分体现李玉和的那种英雄气概,当时老师就说:“你就不能动动脑子,想一想,英雄人物能像你这样演,他的身板要挺直,动作有力,眼神藐视敌人,大气凛然”,就这样经老师的悉心指导使他的演技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