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学的记载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指的就是灸术,其中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技术和九针的形制。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

应氏奇穴埋线是在针灸的基础上研创而生,并利用现代技术发明新型埋线工具,对埋线疗法进行的改进。首先是应用腰穿针改良为埋线针具,后经进一步创新研制了专门用于穴位埋线的埋线针。这些改进简化了埋线的操作,使古老的针灸治病方法得到了升华。

应氏奇穴埋线疗法,起源于1900年,历经五代、百余年传承,“应氏人”把中医针灸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技术发扬光大,又独树一帜。应氏家族祖籍浙江省,历年久远。有据可查,仅追溯到上五代宗祖应鸣庚(1870-1953)。清光绪年间,江南流行脾胃病,泄泻不止,伤人无数。江南名医应鸣庚采用针灸结合方药,治愈众多患者,解决了百姓疾苦,从此开创了应氏中医之先河。应氏中医第二代应树长,子承父业,致力于完善应氏中医针灸疗法,独攻九针。第三代应伟昌为振兴应氏中医,迁居到北京悬壶济世,在针灸的基础上,发明了利用穴位埋线治疗胃肠顽疾的疗法。每于临症,得心应手,屡建奇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曾为其题词“妙手回春”。

以应氏理念指导临床,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医疗水准于一身,应氏第四代传承人,创建了长春应氏中医门诊部,作为临床传承基地,用应氏的理念和技术呵护了广大民众的健康。因冬季漫长寒冷,加上高盐、热烫的饮食特点,长春及其周边地区胃肠疾病高发且易久治不愈。

经百年传承,应氏中医取得了无数荣誉。1997年获中国专利新技术奖。2005年,“应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商标。

应氏中医第三代传人应伟昌出席国际会议,2007年拍摄于新加坡  右一为应伟昌

应氏中医第四代传人应达时(右一)出席学术会议时与台湾著名消化专家合影,2011年拍摄于台湾 

应氏中医第四代传人应达时下乡义诊,2010年拍摄于长春绿园区  左一为应达时


上一篇:【传统医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平氏浸膏制作技艺)(吉林省长春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徐家窑古建筑材料烧雕技艺(长春市)(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