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簧是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作品短小精悍,演唱活泼生动,群众喜闻乐见,其表演以坐唱出现,穿随身衣衫,演唱以独唱为主,叙述故事,塑造人物,有时也间插数板或念白,使演唱环环紧扣,也有领唱加合唱的,内容均为虚词或衬词,以增加演唱气氛。海宁滩簧用方言俚语说唱,有乐队伴奏,但乐队演奏员兼演唱者起角色,成为自拉自唱的一种曲艺表演样式。

据1995年中国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海宁市志》载:民国年间(1930年)海宁丁桥、庆云等地流行一种演唱的曲种海宁滩簧……由上海流入。海宁农村凡婚表喜事,习俗要请打唱班演唱助兴。所唱剧种,主要有京剧和昆曲两种,演唱比较正规,一般农村缺少文化的听众,难以听懂演唱内容,演唱效果平淡,仅起到“凑热闹”的作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海宁丁桥姚桂堂(1906-1988)打唱班率先在演唱正本戏的中间插课“说新闻”沪滩,如《洋场风景》等节目。这些节目短小精悍,加上方言说唱和节目内容的自编自唱,深受群众的喜爱。于是海宁许多打唱班社大多仿效,以增加演唱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流行,节目多了,唱腔也丰富了,进而形成一种流派,俗称“海宁滩簧”,其传统曲目有《洋场风景》、《卖草图》、《僧尼会》、《玉蜻蜓》等,并在海宁中、东片形成较广泛的影响。

上一篇:【传统戏剧】海盐牌子(嘉兴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海宁三把刀制作技艺(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