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冯世华,河南濮阳人,现年72岁,国家二级编剧。1949年考入兰州新光剧校,从事豫剧演员、导演及编剧工作。八十年代进修于中国书画学院(函授)兰州分院书法三班。

兰州秦腔耿家脸谱传承人——冯世华 

个人简历
冯世华,河南濮阳人,现年72岁,国家二级编剧。1949年考入兰州新光剧校,从事豫剧演员、导演及编剧工作。八十年代进修于中国书画学院(函授)兰州分院书法三班。1986年调入兰州市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先后任《中国戏曲志.甘肃卷.兰州分卷》副主编、研究部部长、办公室主任、中心主任助理。1997年退休。系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戏曲文学会会员、兰州市戏剧舞蹈家协会理事、兰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传承谱系   

中国戏曲脸谱——甘肃秦腔耿家脸谱
  耿家脸谱是甘肃秦腔表演艺术家耿忠义(1884-1947)先生创意出的脸谱。后人成为范本,而且成为民间美术品,广泛流传。
建国后,由兰州秦腔著名艺人岳中华(1898-1954)先生追忆绘画出更加脸谱100多幅,流传于世。八十年代,省文联邀请著名国画家郝进贤先生将这100多幅耿家脸谱加工放大绘画出来,并陆续刊印在甘肃刊物《陇苗》上。
  1986年则有冯世华先生,依据“兰州戏曲志”条目需要,积累多年精力,全面挖掘、整理、研究、修正、绘制,迄今复原了进400幅耿家脸谱,成为第三代耿家脸谱传承人。
  个人技艺传承历史与现状
  我对戏曲脸谱的美意极感兴趣,五十年代曾画过一些豫剧和京剧脸谱,意在欣赏和舞台应用。
  1986年,在编《兰州戏曲志》过程中,发现了100多幅耿家瘦面谱,高古峥嵘。它的奇、特、美,令我笃爱。于是我决定把它传承下来。20多年来,根据自己潜心研究,结合人物特征,全面订正,不仅重新绘制出流传于世的100多幅耿家脸谱,还挖掘复原了200多幅耿家脸谱,从而提升了耿家脸谱的数量及艺术品味。
  耿家脸谱,现今已作兰州市非物质遗产报审,另外所绘扇面、石头、葫芦、竹盘以及社火面具、变脸等脸谱又作民间工艺美术品展销市面很受人们欢迎,开始产生经济效益。因我年事已高,正在培养传人。
技艺特征
  戏曲剧种的脸谱大都圆胖脸,而唯独耿家脸谱瘦而长,有特色。
  1、第一要把握它的瘦脸型和高颧骨,要突出高、平、宽的额头。画前制作模子,定准脸型,规范好正脸和侧脸。
  2、色彩、图案,突出重点,要鲜明清晰,特别要对眼目视觉情感的勾画,更显人物性格。如正目、侧目、怒目、喜目、反目、瞎目等。。。
  3、戴头饰要美化。以工笔和写意相结合,与脸谱和谐,给人以完整的形象感。
  4、正脸、歪脸,勾画细腻,准确定位,人各有貌,制造神气,笔下说话。
  5、神、佛、精、灵、妖怪人物,增金,添银,区别透视,提高脸谱化的优美艺术效果。
  个人成就
  继承并发展了耿家脸谱,宣传了兰州文化名人,传承了民族文化遗产,启迪后人思考。
 “冯世华先生,十多年来,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耿家脸谱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他在大小蛋壳上、石头上、宣纸上、水彩纸上精心描画,并且对耿家脸谱以更深刻、更细腻的开掘,升华为更有艺术价值的美术品,给耿家脸谱灌注了更鲜活的生命力。他给甘肃秦腔,乃至中国戏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资料。”


上一篇:【传统戏剧】榆中皮影戏(兰州市)传承人:周文清

下一篇:【民间舞蹈】王村《仙鹤舞》(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