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王村《仙鹤舞》(平凉市)
2018-06-09 10:27
在泾川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有座古镇____王村镇,受西王母文化浸润,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流传着一种中古风古韵的民间乐舞——仙鹤舞,便是这民俗文化中的奇葩,是陇东地区唯一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关于仙鹤舞的历史渊源,民间口口相传的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为汉武帝说,认为仙鹤舞起源于汉代,是当年西王母在瑶池设宴迎驾汉天子刘彻时所创的乐舞;二为万历说,认为仙鹤舞起源于明万历年间;第三种是清晚期同治年说,认为仙鹤舞的起源与晚清至民国期间在泾川民间兴起的“取雨”风俗有关。
民间传说仙鹤舞是汉武帝拜见西王母时,所演奏的仙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广成子道长率仙女,驾仙鹤前来助兴。当时仙乐缭绕,仙鹤翩跹,为人间祈福、求得吉祥、平安。
仙鹤舞现已是第六代传人,主要是当地的一些民间艺人执着地以师带徒,口授相传,如此代代相传至今,用道具仿仙鹤起舞,完整保留下来的原生态的舞蹈形式,有着古风古韵的道教音乐,以及祈求祥瑞平安,吟诵美好勤劳善良的歌词。仙鹤舞队形一般由8____12个扮演仙女的演员组成,着仙女衣裙和仙鹤道具,由扮演广成子的道童领舞。舞曲动作质朴,姿态优美,乐曲旋律流畅,曲调纯朴悠雅,悦耳动听,禅韵绵长,且传承有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的春节、庙会、元宵期间,仙鹤舞都会以其表演形式随社火一起助兴演出(也可单独演出),在农家的村头院落翩翩起舞,盘桓旋绕,古朴中彰显出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浓郁的乡土气。以天旱求雨得名为“水会”,表达村民们祈求幸福、祥瑞、安康的愿望。表演过程中,时而激越,时而婉转,以古老的民间舞蹈为艺术形式,古朴中彰显出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已被平凉市审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村仙鹤舞,不仅在当地影响深远,而且在周边地区民间艺术活动中反应良好。1956年和1959年王村仙鹤舞曾两次由县文化馆带队参加甘肃省群众文艺汇演,受到省上表彰,均获一等;近年两次前往平凉崆峒古镇、崇信龙泉寺及在泾川举办的“华夏母亲节”演出;20l7年1月在大云寺平凉春晚泾川分会场演出;并多次在“三月二十西王母庙会”、华夏母亲节、回中广场、大云寺、王村演出助兴,深受群众欢迎,是民间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