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虽然天气有点阴沉,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雾气,但街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到处呈现出一派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

一点三十分,我和湛超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二学生、原涪陵实验中学高2015级学生)如约走进涪陵戏曲中心,走进市级非遗项目《涪州川剧》传承人、原涪陵川剧团团长孙宗燊老师的戏曲工作室,走近“涪州川剧”。

据孙团长介绍,涪陵最早成立川剧团是在1953年2月,涪陵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集体所有制的“涪陵县人民川剧团”,有团员45人。

1959年9月更名为“涪陵县国营川剧团”

1988年,根据涪府发[1988]186号文件要求,撤销川剧团,改设“涪陵市川剧艺术中心”,保留骨干团员42人。

目前,涪陵戏曲中心(川剧)仍保有较为强大的演出阵容,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5人,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保留剧目有《杜十娘》、《彩楼记》、《御河桥》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审美越来越多元化,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逐渐边缘化。为了能把川剧这种古老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剧种保存下来,孙团长带领戏曲中心的老川剧人,坚定“撤团不撤阵地”的信念,在艰难的困境中坚持排练,坚持“每月一戏”,利用戏曲中心的一个小剧场进行川剧折子戏的演出。并于2014年6月排演了川剧大幕戏《夏天官与蔡龙王》。


上一篇:【传统音乐】焦石山歌(重庆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涪州川剧(重庆市)传承人:孙宗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