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涪陵油醪糟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重庆市)
2018-07-02 10:30
涪陵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浓厚的美食文化氛围,孕育了众多名特小吃。油醪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据《涪陵市志》和《涪陵辞典》两部史册记载,涪陵油醪糟,始创于1799年清嘉庆四年,距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涪陵油醪糟早年是民间接待客人的饭前饮品。客人进家,主人就煮一碗油醪糟(有的地方要加上鸡蛋)让客人享用。这一独特的待客方式地方说法叫做“吃开水”。因为油醪糟在客人心目中有“第一印象”的作用,主人为给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把它制作得十分精细和讲究,以至后来在全国声名远扬,请客“吃开水”的风俗现在不易见到了,不过,油醪糟随着涪陵人的喜爱而得以流传下来,成为涪陵独特风景,不但在重庆饮食业享有“名特小吃”美誉,还被载入1986年出版的《中国小吃集萃》书中,2009年在全国第五届美食节上荣获“中国名特小吃”称号。
涪陵油醪糟手工制作技艺是一个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经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口味是现化加工工艺生产的油醪糟所不能比拟的,它蕴含了许多具有历史内涵的时代精神、人文风貌、民俗民风。但由于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由于其工艺精致讲究,手工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传统加工过程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加之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涪陵油醪糟的老艺人相继辞世,使涪陵油醪糟这一宝贵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为传承和发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宏扬重庆这一驰名中外的名特小吃,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