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莲花灯制作技艺(滨州市)传承人:王相华
2018-08-17 10:08
【项目名称】莲花灯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地区】山东省滨州市
【项目级别】省级
【项目批准时间】2021年11月21日,莲花灯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人简介】
山东省非遗项目——莲花灯制作技艺传承人王相华是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土户王村人,他做的莲花灯因为具有古典神韵和团圆祥和的寓意,广受人们欢迎。
莲花灯由高粱秆、竹签和彩色纸张扎制而成,需要经过扎骨架、捻花瓣、剪穗头等十几道工序。
王相华尽管已经73岁,一双巧手却比年轻人还要灵活。他先把长短粗细合适的高粱秆和竹签扎起来做灯架,再糊上白纸,大致外形就出来了。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光是把高粱秆弯曲成形就得有技巧,弯不好就折了。细竹签是把竹子劈开慢慢打磨出来的,粗了细了都不合适。”王相华一边制作,一边讲述着心得。
花瓣制作需要3道工序,把大小合适的多层彩纸用绳子固定在花轴上,再压出花瓣纹路,之后取下,顺着纹路将一头捏起来,花瓣就完成了。制好的花瓣一头抹上浆糊粘在灯架上,花头朝下一层一层叠加组成灯身。
“一个莲花灯要用66个花瓣,上下粘8层,不仅要仔细,还要造型好看。灯上的莲花装饰,是把花瓣另一头也捏在一起,一层层捆扎在高粱秆做成的花托上,插上细竹签,跟荷叶一起固定在灯架上,荷叶制作和花瓣差不多。剪穗头是最简单的,把彩纸叠好一条一条剪,剪好后一抖,穗头就整齐地展开了。”王相华说,他干了几十年,一天不闲着也只能完成4个,可见工序之繁复。
2021年11月21日,莲花灯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相华扎的花灯最小的直径10厘米,最大的150厘米,甚至更大。品种有八卦莲花灯、鱼灯、元宝灯、风灯、水灯、滚灯等10多种,各具其特色,风灯可以随风升空,水灯可以在水中行走,滚灯可以在地上来回翻滚,且灯里的蜡烛都照常燃烧,丝毫不受影响。
王相华制作的莲花灯多次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展,早在1993年就入选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 “山东省民间美术展”,并一举成名,受到了众多的美术家和民俗专家的关注,经常有专家来到王家居住的偏僻的村庄,住到王相华家里作深入考察,也经常有媒体记者到家里和展会上跟踪采访、报道。王相华的作品曾在北京热销,还曾远销到日本,趵突泉灯会和牟氏庄园都曾邀请他参加展示和献艺,深受国内外友人欢迎。
如今,会这种手艺的人已经很稀罕,如何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一直是缭绕在王相华心中的大事,幸喜他的儿子也对此种手艺较为喜爱,在王相华的指导下也系统地掌握了这门绝技,虽然没有以此为业,但至少十几年之内这种手艺还不会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