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梨园戏(泉州市)(国家级)传承人:吴明森
2018-08-31 10:58
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2年12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梨园戏发源福建泉州,广泛流布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蕴含着“上路”、“下南”(二者合称“大梨园”)、“小梨园”三种流派特色,以“十八步科母”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表演规范,独具特色。因其源承宋元南戏,至今仍保存着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与演出规制,而被世人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吴明森1956年考入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后改称“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训练班,受蔡尤本、姚苏秦启蒙、教导,修习小梨园传统剧目。1961年进入福建省梨园戏剧团后,拜许书美、李铭钳为师,修习上路传统剧目;拜许茂才为师,修习下南传统剧目,历时5年。历经刻苦的学习与舞台的磨砺,吴明森娴熟地掌握了梨园戏尤其是小梨园流派生、旦表演,其特点优雅、细腻,能将严谨的科范融入不同身份的角色中去并有创新能力。1972年至2002年间,他曾出演多部梨园戏传统剧目,在舞台上塑造了“陈三”、“郑元和”、“高文举”、“郭华”、“董永”、“苏秦”、“刘文龙”、“吕蒙正”、“王魁”、“朱买臣”、“尹弘义”等一系列艺术形象,获得福建省戏剧会演“演员奖”、“导演奖”等奖项。 吴明森不仅谙熟梨园戏传统表演艺术科范,全面掌握梨园戏各行当形体表演科功——尤以生、旦为优势,而且具有独立传授梨园戏优秀剧目及技艺的能力。自1997年起,他除了担任剧团的演出任务外,还兼任福建省艺术学校梨园戏班的教学工作,教习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并成为剧团主要艺术骨干。在他的尽心培养下,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在省市各项比赛展演中获得了喜人的成绩。他还曾应台湾汉唐乐府的邀请,为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故宫版)的排演传授梨园戏科步表演动作,积极推动了梨园戏在闽台两地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