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梨园戏(泉州市)(国家级)传承人:黄雪娥
2018-09-02 10:38
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2年8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梨园戏发源福建泉州,广泛流布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蕴含着“上路”、“下南”(二者合称“大梨园”)、“小梨园”三种流派特色,以“十八步科母”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表演规范,独具特色。因其源承宋元南戏,至今仍保存着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与演出规制,而被世人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黄雪娥1956年考入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后改称“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训练班学艺,在蔡尤本与姚苏秦等梨园戏名师的悉心教导下,全面掌握梨园戏旦行表演艺术,尤擅小旦、二架旦等。1970年开始,她投身梨园戏濒危剧目的抢救性排演工作,至今传承《陈三五娘》《董永与七仙女》《胭脂记》《李亚仙》《朱文太平钱》等梨园戏传统名剧及《事久弄》《花架下》等多出梨园戏传统折子戏。其舞台表演继承了姚苏秦小梨园旦行严谨规范、细腻优美的程式、身段,同时结合自身体会及对各种戏剧元素的掌握,把人物塑造和表演科范妥帖融为一体,丰富了旦行的舞台呈现。除了传承排演传统剧目外,黄雪娥还曾排演《刺桐舟》等新编梨园戏。 1980年以来,黄雪娥积极参与梨园戏薪传工作,悉心培育梨园戏青年演员,曾辅导梨园戏戴冰冰、黄晓萍等青年演员参加首届福建省青年演员比赛,分获银牌与铜牌;1997年起,又投身于福建省艺术学校梨园戏班教学以及剧团青年演员的传统剧目传承工作,所教学生许幼娟、郑雅思等均已成为剧团新生代的中坚力量,在省、市各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黄雪娥也因此多次获得优秀辅导奖。她所传授的《陈三五娘》《李亚仙》《摘花》《入山门》《花架下》等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多次作为梨园戏代表作出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