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3年10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梨园戏发源福建泉州,广泛流布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蕴含着“上路”、“下南”(二者合称“大梨园”)、“小梨园”三种流派特色,以“十八步科母”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表演规范,独具特色。因其源承宋元南戏,至今仍保存着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与演出规制,而被世人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黄炳铜于1957年考入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后改称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训练班,曾师从蔡尤本、姚苏秦、许书美、许茂才等梨园戏老艺师,专攻小生行当,传承了《朱文》《吕蒙正》《董永》、《朱买臣》《胭脂记》《高文举》《苏秦》《李亚仙》《深林边》《刘文龙》等数十出优秀传统剧目及梨园戏表演艺术,曾排演新编梨园戏《节妇吟》《乐羊子》等。他的表演保留着梨园戏传统表演程式的风格与特点,注重从人物性格、内在心理出发塑造人物,潜心钻研角色形体动作设计、舞台节奏和语言语气的分寸拿捏,以梨园戏小生行当科范,细腻呈现各类身份、性格、处境各异的人物塑造,尤其是苏秦、吕蒙正、朱文等角色的演绎与《节妇吟》中沈蓉的塑造,受到了观众及海内外专家的好评。曾多次获得省会演演员奖,1992年曾获得“天下第一团”(南方片)文艺调演表演奖。

1984年以来,黄炳铜与曾静萍、陈美娜、吴艺华、江丽丽、陈雪红等合作排演,抢救了数十出梨园戏传统剧目,并悉心教授辅导张纯吉、陈琦昌、蔡仁宗等青年演员梨园戏传统剧目与表演艺术。不仅如此,黄炳铜还甘当绿叶,积极扶植青年演员,曾与曾静萍配演《节妇吟》,助其获得梅花奖、白玉兰奖等;与江丽丽配演《过桥入窑》,助其获得省青年演员比赛金奖;与陈雪娥配演《公主别》,助其获得省青年演员比赛银奖等,为梨园戏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传统美术】莆田木雕(莆田市)(国家级)传承人:闵国霖

下一篇:【非遗动态】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企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