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余杭仁和跳高头竹马的历史悠久,依托当地的三月三庙会、元宵灯会等节庆活动,高头竹马长期为百姓带来欢乐,百姓们也热爱这项欢庆热闹、色彩艳丽且象征“步步高升”寓意的民间艺术。姚荣铨正成长在高头竹马的发源地仁和永泰。因为早先的竹马队的表演者均为清一色的男子表演,凭着对文艺的爱好,姚荣铃被吸收入队。在老一辈艺人沈掌元、沈雪元的指导下学习高头竹马。在竹马队中,姚荣铨曾扮演过马夫、锣鼓手等多种角色。解放后,高头竹马队一度停演。直至2003年,姚荣铃参与余杭区民族民间艺术普查,他力主恢复仁和本地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跑遍仁和地区,座谈、寻找高头竹马的历史资料,进行重新挖掘、整理。因为有绘画根底,又有旱期记忆,他绘制出了高头竹马的制作示意图、跑阵示意图,并整理出了竹马队人员扮演行当及乐队等材料。2004 年,在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老艺人的帮助下,在姚荣铨的努力下,仁和镇重新恢复了一支马灯队,队员27人, 竹马12只。在制作高头竹马道具方面,姚荣铨和老一辈高头竹马传承人沈掌元、沈雪元一起,请老竹匠帮忙,在自己家中亲自制作,垫资制作出了高头竹马8只。因早先的高头竹马外面均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马胫上的髻毛由芙蓉花染色而成,因此又叫纸马,每年跑竹马后,均要焚化,意谓“马到功成”。后经姚荣铨、沈掌元等改造后,外面包的是彩色的金丝绒,色彩更加艳丽,马胫上的髻毛由红绿丝线代之,鲜艳夺目,富有民间情趣。在组建高头竹马队方面,姚荣铨把恢复民间艺术队伍的设想向仁和镇政府汇报,取得了领导的支持,落实好经费, 贴告示找人。但告示贴了一个月仍无人参加,后向永泰村村委联系,村委大力支持,帮助宣传找人,下厂下组动员共20 余人。姚荣铨垫出资金购买锣鼓,在自己家中腾出场地组织训练。他亲自指导训练,并扮演“羊角老头”这一高头竹马队伍中的重要角色。在训练中,他保持了传统高头竹马中跳四方阵,元宝阵,锁条阵等阵式,尤其保持了传统竹马中两个小丑人物(羊角老头和羊角老太婆)的表演。在原有基础 上,他还有所创新,乐队增加了大鼓,大钹等,锣鼓从单纯的走马锣经设计了急急风、轻锣等变化,,使髙头竹马一经亮相就受到了好评。每逢吉庆、农户上梁、开市,姚荣铃都带着他的高头竹马队去表演。 2008年,姚荣铨又帮助恢复了一支青少年高头竹马队, 队员38人。2011年,他指导传承仁和中心小学的少儿版高头竹马。2012年,他帮助仁和镇永泰村建立了高头竹马传承基地。因高头竹马传承经费的缺乏,姚荣铨经常赞助资金、垫付款项。2013年,在他的倡议下,高头竹马传承基地建立了高头竹马基金会,这项基金将主要用于髙头竹马的传承工作。姚荣铨第一个捐赠500元入基金,在他的带领下,其他队员也有一些投入。同时,镇、村领导也表示资助一笔资金进入基金会。十多年来,从仁和高头竹马的重新挖掘、整理、到队伍组建、发展,姚荣铨为高头竹马的传承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姚荣铨在高头竹马队中担任过多种角色,他早先扮演过马夫,制作过高头竹马道具,后又扮演过高头竹马中的滑稽角色“羊角老头”,也担任过高头竹马队的乐手,对高头竹马表演的方方面面都有过尝试。 1、传承传统的表演阵法。高头竹马的表演叫跑阵,有各种阵法,姚荣铨将主要的阵法传承下来。有四方阵、盘角阵、元宝阵、斜角阵、拜菩萨、锁条阵等,各种阵式都有特定的含义,通过阵图与动作的配合,表现出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的气势。他扮演的“羊角老头”和另一“羊角老太”是一对小丑夫妻,可以和现场观众嬉戏,可以拿自己的马头去引逗小孩子,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带有滑稽成份的表演方式,引得观众开心。 2、道具制作富有民间情趣。老年版的高头竹马十分富有传统色彩。姚荣铨在继承传统髙头竹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造,更富有民间情趣。同时,过去表演时共有竹马8只,表演者均为男子,其妇女角色均男扮女装。现在竹马的数量增至12只。演员也从清一色的男子改为现在的男女搭配,摆脱了封建迷信的色彩。 3、在器乐伴奏上,过去用的是京腔锣和小鼓,现在改为铜锣和大鼓,气势更大。为了使高头竹马的表演更具观赏性,过去单一的舞步现在融入了舞蹈动作,演员的一招—式,显得更为美观。

上一篇:【曲艺】绍兴莲花落(杭州市)(省级)传承人:方建林

下一篇:【传统舞蹈】五凤朝阳(杭州市)(省级)传承人:谢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