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 新民民间吹打乐(沈阳市)
2019-04-09 15:25
新民民间吹打乐历史悠久,大概在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即有流传。现在,新民民间吹打乐依然活跃在民俗活动之中,尚有班社二十多个。新民民间吹打乐大体分两个派系:一是大红旗流泉地于氏吹打乐。传人主要在辽河以西,如潘氏、陈氏、李氏、姚氏吹打乐班等。河东的王氏吹打乐也属于这一支系;另一系为辽河以东偏堡子郭氏吹打乐。
新民民间吹打乐基本内容为律、调、曲、谱、器几部分,其中,以乐曲为主体。曲目繁多,变化万千。常用不同调门、调式、指法演奏,形成众多变体。吹打乐分唢呐乐、笙管乐两种演奏形式。唢呐曲包括锣板曲、汉曲、大牌子曲、小牌子曲。代表曲目有:《四来》、《钟鼓楼》、《一条龙》、《四破》、《泰山观景》、《梅花三弄》、《柳青娘》、《八条龙》等。
新民民间吹打乐主要用于民俗礼乐活动之中,代代相传,成为某些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事象。例如民间的庆典、祭悼、迎宾、庆宴,都少不了鼓乐这一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吹打乐采用“以师带徒,口传心授” 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人在艺在,人亡艺亡”的局面。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受到新文化思潮冲击,青年鼓乐艺人追求新潮,传统乐曲、技艺已无用武之地。而掌握传统鼓乐的艺人,大多年事已高,且是体弱多病。社会上鼓乐活动依然兴旺,但传统乐曲、技艺越来越少。所以,抢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