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锡伯族的先民古代鲜卑人兴起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鲜卑族进入中原时,也把原来流行在北方的鲜卑族歌舞和乐器带到了黄河流域。十六国时期及北朝的鲜卑族民歌及歌舞在汉文史料中有不少记载,其中民歌有慕容鲜卑的《阿干之歌》、拓跋鲜卑的《真人代歌》、《簸逻回歌》、《折杨柳歌辞》,歌舞有《皇始舞》、《力士舞》、《兰陵王入阵曲》、《马舞》、《城舞》,乐器则有虏鼓、大角等。《真人代歌》,在《魏书·乐志》中有明确的记载:“凡乐者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掖庭中歌《真人代歌》,上叙祖宗开基所由,下及君臣兴废之迹,凡一百五十章,昏晨歌之,时与丝竹合奏。郊庙宴飨亦用之。”可见此歌规模宏大,内容繁富,是一部大型的叙事曲,不仅早上和晚上要唱,在郊庙宴飨这种正规庄严的场合中,也演唱此歌。据《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后魏乐府始有北歌,即《魏史》所谓《真人代歌》是也……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目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浑、部落稽、钜鹿公主、白净王太子、企喻也。其不可解者,咸多可汗之词……”

锡伯族先民鲜卑族的歌舞音乐有《皇始舞》、《力士舞》和《兰陵王》等。这些舞蹈不但在当时流行,而且直到隋唐时还非常盛行,其中有的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其他亚洲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歌舞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根据史书记载,鲜卑族的乐器有虏鼓、大角等。虏鼓是鲜卑族常用的一种打击乐器,据《魏书·礼志一》:太和十九年,魏孝文帝日:“我国家常声鼓以集众。”虏鼓可能不仅用来召集群众,而且用于歌曲的伴奏。根据《御览》五八四乐部角条引《宋乐志》说:大角“角长五尺,形如竹筒,本细末大,未详所起,今卤部及军中用之……此器俗名‘拔逻回’,盖胡虏警军之音,所以书传无之。海内乱离,至侯围台城,方用之也。由此可见,大角是鲜卑军队中所用的乐器,如前所述,它常用于伴奏《簸逻回歌》。这种乐器在隋唐时代仍然存在,而且影响很大。据《通典》卷一三二记载,直到唐代中叶皇帝讲武,演习开始,要吹大角三次,以壮军威。

上一篇:【民俗】 锡伯族喜利妈妈传说(沈阳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 锡伯族蝴蝶舞(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