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 锡伯族传统射箭(沈阳市)
2019-04-15 14:11
锡伯族素以“善骑善射”著称,史书记载锡伯族的先民拓跋、室韦等“儿能骑羊,引弓射乌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力士能贯弓,尽为甲骑。”“俗善骑射,以战死为荣,特产角端弓。”“室韦兵器有角弓彬矢,尤善射”。 历史上,锡伯族繁衍生息在祖国的东北部,曾经在“江带三方,沃土万顷”的地区“畜牧迁徙,射猎为业”,过着“飘飘雪花如蝶飞,驰骋骏马共撒围,搜遍一山又一山,猎队满载凯歌回”的渔猎生活,弓箭成为其主要的谋生工具。
有清一代,锡伯族被编入满洲八旗,在京都(今北京)、盛京(今沈阳)一带驻防。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4000余名锡伯族军民奉朝廷之命,从盛京西迁新疆伊犁地区戌边屯垦,他们在八旗制度下充分利用弓箭这一武器,守卫祖国边防,为维护国家地区安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正是在清代,锡伯族的弓箭文化达到顶峰阶段。据有关资料介绍,由于弓箭在清朝军事和国防中的重要作用,清政府曾多次为新疆的边防驻军补充弓箭兵器,仅在乾隆三十四年就一次性赶制329200枝补充伊犁驻军,其中大部分装备于锡伯营。由此弓箭成为锡伯族官兵守卫祖国西部边防、稳定地方治安的重要武器,孕育和发展了本民族的弓箭文化,弓箭制作工艺也应运而生,成为一种传统工艺技术,过去,在民间有许多手工艺人制作弓箭,但后来民间的这种手工制作技艺一度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