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 南京秦淮灯彩(南京市) 传承人:顾业亮
2019-05-13 16:01
顾业亮,1962年出生于古城南京。秦淮灯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世纪80年代,拜著名灯彩老艺人李桂生等人为师,认真刻苦学习传统灯彩技艺,所扎制的花灯“仙鹤”、“双龙戏珠”分别在秦淮工艺灯彩协会作品展上获一等奖。1993年,他率先在南京承包了夫子庙工艺彩灯厂,通过产业化道路,改变传统灯彩艺人个体作坊的模式。
他与同事们共同策划了2001年以来的金陵大型灯展,参与设计了“魁星点斗”、“招财进宝”、“喜临门”等极具艺术影响力的现代灯彩作品,其中“雄师恭迎盛世年华”、“秦淮画舫”彩灯花车在南京国际梅花节上获创作一等奖,“金龙戏珠”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获优秀奖,参与设计的许多灯彩精品不断销往海外。2003年被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南京中心评为“国际工艺美术大师”。
“秦淮灯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秦淮区政协委员。
南京市夫子庙秦淮彩灯艺术中心总经理。
南京秦淮灯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如今,当顾业亮带着他创作的灯彩作品,飞往世界各地进行访问时,他依旧会记得当年自己进入灯彩行业的情景,忘不了从秦淮灯会走向世界的每一次成长。
顾业亮成长于南京的老门东。当时的老门东聚集着很多扎灯的手艺人,顾业亮的父辈也是其中一员,耳濡目染之下,顾业亮8岁就开始学习扎彩灯。从那时起,他和灯彩艺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多学点手艺,兼收并蓄,他18岁时拜著名彩灯艺人李桂生先生为师,正式迈进了灯彩这个行业。师傅会教,弟子肯学,没过几年,他扎制的灯彩“仙鹤”、“双龙戏珠”等先后获奖,在业内崭露头角。
1993年,顾业亮承包了夫子庙工艺彩灯厂,开始钻研改进传统扎灯工艺。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秦淮灯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日渐丰富,形成了声、光、电、动为一体的现代艺术形式;制作工艺融手绘、剪纸、镂空、光雕、立体造型、卡通等多种技艺于一体;材质拓展到纸、绸、绢、纱、塑料瓶、瓷器、亚克力等等。
“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还在于培育他的土壤。”顾业亮深有体会地说道。培育他成长的“土壤”,是30 年来快速发展的秦淮灯会。秦淮灯会规模的扩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舞台。2001 年至2008 年,顾业亮参与了南京夫子庙灯会整体策划、设计、制作、安装、维护全过程。他的灯彩作品荣获文化部授予的最高荣誉“山花奖”,并多次荣获国家、省、市非遗展赛大奖。
在积累了数届秦淮灯会的成功经验之后,顾业亮将视线投向了国外,开始参与由政府牵头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顾业亮认为自己的责任不仅仅在于要将老祖宗的技艺传承下去,更要进行创新,要将秦淮灯彩带出国门。他坚信秦淮灯彩这个具有1800 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在当下依然有着坚韧的生命力。
10年前,秦淮灯彩首次出访欧洲四国的情形,顾业亮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一年,秦淮灯会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省政府组织的非遗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带着秦淮灯彩,他参加了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四国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当时参展的主要是荷花灯、兔子灯等传统花灯,每到一处,都受到热情关注。在德国莱比锡,他把亲手制作的一盏荷花灯送给莱比锡市长,市长端详着花灯啧啧称奇,“真是太神奇了,纸的东西也能做到这么精致,这个漂亮的花瓣究竟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