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 “瞎掰”(鲁班枕)制作技艺(北京市)
2019-05-21 15:00
“瞎掰”又名鲁班枕、鲁班凳,传说是2600年前鲁班发明的。是用一块整木做成的、结构复杂、可折叠的木制生活用品。瞎掰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锯、刨光、磨、钻、凿、抠、打蜡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瞎掰”的制作原理,基本上是靠“以缺补缺的方法,”一锯下去,两个面应相互藴合,天衣无缝,或是一凿下去,一举两得。既是卯又是榫,看似其一,关乎其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关连。
瞎掰制作工艺的基本特征:一是抽象与具象结合,与诸多具象的传统木制手工艺品不同,“瞎掰”是抽象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细细品味仍可感到它的形象化特征。二是阴阳、动静互补。“瞎掰”如同世间自然万物一样,是一个阴阳共存的统一体,静、动结合,静为阴,动为阳;卯为阴,榫为阳;张为阴,合为阳;折叠起来,又恰似阴阳合壁,继而循环往复,如日月交叠,寒暑变更 瞎掰可以打开可以当小板凳用,睡觉时可以当枕头枕,便于携带,一物多用、方便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瞎掰图案内容寓意丰富,制作巧妙,是古人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象征,也昭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同时瞎掰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文化遗产,它的开发利用也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因其制作难度大,工艺复杂,没有规范的图纸和文字资料可借鉴,瞎掰的制作只能靠师傅口传心授。随着老艺人的逐渐减少,这项手工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