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杨成伟.jpg

杨成伟,男,汉族,唢呐艺术(杨小班鼓吹乐棚)传承人。

2018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黑龙江肇州县杨成伟系杨小班鼓乐棚现在的主要组织者和传承人之一。精通鼓乐棚所用各种乐器,尤其擅长唢呐、笙、卡,识工尺谱。演奏技艺精湛,在大庆一带的民俗活动中很受欢迎,能够培养乐棚中的新人。

2018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每个周末我都要去,教的全部是我家的‘传家宝’”。杨明星小时候最喜欢听爷爷讲以前的故事:100多年前,“笙管笛箫唢呐打”是当时人们唯一的文化享受,凭借祖辈工尺谱上那百变的曲调及娴熟的演奏,让杨小班鼓吹乐棚广为人知。“五六个人围坐一起,铿锵的鼓点伴着清脆的唢呐,简直就是个大型乐队。”

杨明星说,工尺谱已有百年历史,保留着300多首风格各异的曲目,他也只会吹二三十首,工尺谱还有一部分没有翻译出来,曲谱的录制才进行一小部分。“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今已迈入古稀之年的爷爷杨成伟,是唯一会读工尺谱的传人了,第五代传承人只剩下我一人。”

大庆市肇州县非物质文化中心主任矫会告诉记者,“为了将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省里和大庆市投入资金支持在肇州当地建立了传习所,由杨明星每周末免费教授当地的小学生,希望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仅凭我一人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杨小班现在已经打破不传外人的古训,只要是有意愿学习的,我都非常欢迎。”杨明星说。

杨小班鼓吹乐棚是我国现存不多,采用传统的工尺谱记录,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原生态曲目,以家庭传承方式延续下来的民间礼俗乐队,是汉族民间器乐在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演出样式之一。1904年由创始人杨殿甲在吉林省扶余县创建,前后经历5代传人,跨越百年历史,珍藏200多首祖传工尺谱手抄曲目。现主要活动于黑龙江省肇州、肇源、肇东及大庆地区,除喜庆佳宴、祭祀典礼及迎送礼宾需求外,主要用于民间婚丧礼仪活动。演奏乐器以唢呐为主,配合笙、管、笛及打击乐器,以掯、打、揉、压、颤为演奏技巧,演奏内容汇集了辽、金、蒙、满、汉多民族多朝代的曲目。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上一篇:【传统音乐】 丹东鼓乐(国家级)传承人:唐海峰

下一篇:【传统音乐】 唢呐艺术(徐州鼓吹乐)(国家级)传承人:李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