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瑶族炮节(永州市)
2020-04-22 12:40
【项目简介】:
炮节又名开春炮节,流传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草皇、文明山、新圩、高寨及两岔河乡南竹坪、三甲口、苦竹山、横江、猴子脚等村。
炮节的主要内容和程序有锣鼓迎宾、长鼓接春、放炮开春、盛宴酬宾、歌堂情缘等,在此过程中有行炮、坐炮。行炮又名抢炮,哪个村子抢到炮头(又名炮公)就在哪个村子放炮。坐炮就是不用抢,固定在那个村子年年放炮。在哪个村子放炮,哪个村子都有一个炮主。炮主的产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村子民主推荐,一种轮流做炮主或抽签。炮主产生后,把炮隆重的接到炮主家中,炮主必须一年365天上香供奉。一年暖炮三次:农历三月三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为暖炮日。暖炮时,炮主请师公在家中做一天一夜法事。放炮的头天晚上,炮主请师公在家中做一夜法事。这时很多人家里都有亲朋好友来了,很多人家里都会设立歌堂,开展对歌活动。正月十九日上午,师公在炮主家中做完法事后,才能把炮从炮主家中请出,开始游神,由两名少女抬一个炮,随后来到祠堂(庙)中请神,并打着长鼓拜盘王。然后,游神队伍来到室外宽阔的空坪上表演长鼓舞和瑶歌对唱。歌舞结束,开始放炮。一般放九炮,有开春炮、求雨炮、许愿炮、还愿炮、人丁炮、求财炮、求福炮、平安炮、丰收炮。放炮时,土铳炮、冲天炮、烟花、鞭炮齐鸣,地动山摇。
炮节集放炮、瑶歌、山歌、舞蹈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对丰富瑶山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瑶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经产生了较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