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蒙古勒津刺绣(阜新市)
2020-05-22 13:59
【项目简介】
蒙古勒津刺绣,蒙古语叫"蒙古勒津哈塔嘎玛拉"。入选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蒙古族刺绣同众多传统手工艺一样,在中华民族悠远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自古以来蒙古勒津的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艺术。主要师从于母亲,刺绣将伴其一生。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志》记载,蒙古勒津旗第一任旗主善巴于1637年定居于阜新地区,从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半农半牧的生活,并于此地区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开垦蒙古勒津地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蒙古勒津文化,蒙古勒津蒙古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绣艺术,而且应用范围广泛。心灵手巧的蒙古族妇女,仅凭一缕蚕丝线,几片绸缎,巧妙地缝绣出一件件凝聚生活哲理,包含人间情趣的各种服饰以及生活日用品。如果你来到蒙古勒津,就会发现蒙古勒津人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刺绣世界里。她们在漫长的游牧到半农半牧直到农耕生活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纹样粗犷、线条明快,色彩对比强烈,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和农耕风格的蒙古勒津蒙古族刺绣工艺。
主要运用帽子、头饰、衣领、袖口、袍服边饰、长短坎肩、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荷包、褡裢等处,刺绣的图案都含有一种潜在的象征意义,或喻富贵,或表生命繁衍,通过不同题材的造型表现,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寓情于艺术。其在面料上的贴绣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在逐草而栖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劳动人民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刺绣工艺,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艺术。蒙古勒津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游牧到农耕的历史进程中,吸纳各民族刺绣技艺,所创造的刺绣文化艺术是绚丽多彩。从蒙古勒津服饰刺绣图案,能了解蒙古勒津人民浓厚的生活气息。蒙古勒津刺绣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蒙古族妇女精湛的刺绣技艺,充满浓厚蒙古族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
蒙古勒津蒙古族服饰刺绣,明快响亮与质朴无华的色彩,强调颜色由淡到深进行色彩推移。图案在形式上也具有浓厚的装饰性,体现了图案与颜色协调、统一,同时融汇着本部落蒙古人民对自由、和谐、幸福的无限渴望,形成装饰与实用完美结合的艺术形态。
内容包罗万象
依附于本土文化,涵盖了蒙古勒津人民美好的愿望,也记载着本部落的历史、信念、理想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各个阶层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从刺绣图案,能了解蒙古勒津人民浓厚的生活气息,选用各种花卉、龙凤、鱼纹等图案进行装饰刺绣,如变化多样的盘长图案,在与卷草纹等不同图案的结合,象征吉祥、团结祝福,。他们以辛勤劳动创造了蒙古勒津服饰刺绣文化,在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记载,绣花工艺以精美著称。
蒙古勒津刺绣中,绣线浮凸于布帛及各类皮革之上,姿态各异的针法在绣面上形成丰富多变的触觉肌理,有的粗犷、有的细腻,以明快响亮与质朴无华的色彩,强调颜色由淡到深进行色彩推移,并且以明快的纹样形象凸现出来,产生一种浮雕的视觉效果。炫奇夺巧的各种针法,各种肌理变化是刺绣艺术的重要审美。